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欧洲大陆的这三大半岛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巴尔千半岛上的古希腊人和亚平宁半岛上的古罗马人,在古典时代曾经创造出艳丽无比的文明之花。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近代开辟大航海时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论中关于有形语言的局限性问题、语言的有限与诗的意境之无限的矛盾问题都有十分独到的见地和深刻的论述。西方当代解构语言论彻底反叛了传统语言观中的逻辑中心主义,并以永变不定的认识观、思维观观照语言意义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的诗语言观和解构的语言观是有着相通之处的。这对于在新的层面上思考诗歌审美价值与诗语言之关系,思考诗歌审美价值的深层内涵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跨入文明门槛以前,有过原始思维和野蛮思维,此不具论;跨入文明门槛以后,其思维史大体经历了古典的整体思维,近代的分析、实证思维,进入现代,则在古典与近代的思维奠定的基础上,产生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新的整体思维,从而完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螺旋全过程。古典整体思维、近代。分析实证思维、现代整体思维的三段划分,是大略而言,各民族又各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希腊人在古典时代,与整体思维相比较,分析思维也相当发达,“分析”成为希腊人的格言,古希腊文化中处处显示出分析的力量。推动工业文明诞生的欧洲…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提到欧洲文明的源头就会想起两希文明——希腊、希伯来。了解希伯来文明是了解希腊文明的一把钥匙。而源头可以追溯到两河流域星月地带。希罗多德——西方历史学之父,在他的(呖史》中记载了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而爱琴文明就是两河流域和希腊之间的一块跳板。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08,(6):F0003-F0003
20位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西方艺术家,20种通过脸、通过身体观看世界的方式。用科学比例呼应古典理性的杜勒;藉艺术之名加冕宫廷地位的维拉斯盖兹;以感情驱策线条与色彩的梵高;将勇气与自信画在脸上的莫德松·贝克;在罗兰巴克眼中呈现“欲望高潮”的马波索博;用身体展现情绪张力的巩立……  相似文献   

6.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力图使俄国融入欧洲文明社会,摆脱俄罗斯民族中野蛮、落后、保守的特征。彼得大帝致力于引进西方文化,同时也把触角伸向了遥远的东方。欧亚大陆上一北一东两个民族,由于一个宗教使团的出现,发生了奇妙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基督教东传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基督教东传与中西文化交流杨洪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两希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国家殖民事业的...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西方的挑战,开始有先行者将眼光看向了西方那些遥远的国度,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向西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奔赴西方试图探索富国强兵之道。继岳麓书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收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考察西方的著作之后,本刊特设立专栏,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以纪念这些早期走向世界、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不遗余力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国的古典音乐事业颇为繁荣。北京有国际音乐节,上海有国际艺术节,在这两大文化中心的艺术盛会以外,国内各大城市每年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古典音乐演出活动。情景之下,来华演出的国际音乐名流如同初一、十五,不断地涨起音乐艺术的大潮,涌上中国这块古老而鲜活的东方文明热土。在普通音乐爱好者欣赏音乐的主要媒介——各种唱片和录像资料里,许多近数十年里执世界古典乐坛之牛耳或崛起不久便成当红翘秀的乐坛明星,为听众的古典音乐欣赏提供了新鲜而生动的感知源泉。无论是音乐厅里的现场演出,还是对着音箱或DVD影像的画面欣赏,或徜徉在…  相似文献   

10.
卢泓,天津人。现为中央民族歌舞团民乐团弹拨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卢泓7岁学习柳琴,8岁入天津少年艺术团学习琵琶,12岁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21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获学学士学位(主修琵琶专业,副修古典吉他专业)。她先后师从刘刚、陈英端、王超然教授。其琵琶演奏刚柔相济,感情细腻,音色圆润淳厚,讲究韵味,尤擅长少数民族风格乐曲的演奏。  相似文献   

11.
赵国柱 《世界文化》2014,(11):31-33
<正>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诗歌与绘画经常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素有姊妹艺术之称。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诗人、文论家贺拉斯就在《诗艺》中提出了"诗如画"的说法,从而奠定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进入18世纪后,受欧洲大陆兴起的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以亚历山大·蒲柏和托马斯·格雷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诗人在英格兰文坛崛起。他们崇尚理性、自然、古典和道德  相似文献   

12.
作者探讨了唐代园林在不同层面所受到的西域文明的熏染,从而揭示二者之间所存在的长期文化关系,初步理顺了东西方园林艺术不断交流和发展的历史线索,同时也为18世纪中国园林因何能够深刻影响欧洲提供另外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13.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08,(2):154-155
古典目录之学,防自汉季刘向、刘歆父子。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刘向受命整理国家藏书,成《别录》若干篇,为提要目录之始;向卒,子刘歆继承其业,成《七略》一书,为图书分类目录之祖,较欧西《万象图书分类法》早千余年。《汉书·艺文志》曾简记其缘由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烹饪之道高成鸢英国李约瑟先生论证,15世纪后中国文化才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于中国的三大发明使西方崛起,后来居上。孙中山先生断言:"我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他还预言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文化中,芭蕾是成功的舞蹈艺术的典范.但是今天,这种在欧洲乃至世界舞台上存在了400年的古老的舞蹈艺术,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很多人认为,今天的芭蕾舞已经不能和《天鹅湖》、《睡美人》、《吉赛尔》、《葛蓓莉娅》这样的古典精品相媲美了,在古典芭蕾舞面前,它们往往只是在抄袭和模仿.因此,现在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多元文化”和“多学科文化”的方案,他们希望通过洲际和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多地把东方和非洲大陆的传统文化输入欧美,给失去了活力的芭蕾艺术注入新鲜血液.不过,对于自19世纪以来一直持有“欧洲中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文学与文论的比较研究开始逐渐由西方中心主义向多元文化主义转向,由欧洲文明主导的“求同思维”向中华传统文明倡导的“和而不同”思维方式转向。近年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迅速崛起使世界比较文学界意识到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之外,“异质比较”正成为中外文学与文论比较的一种新趋向。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月27日奥地利时间7时30分(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凌晨),音乐之都维也纳,在她那享誉全球的金色大厅举行了一场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当欧洲听众从那些形制各异的乐器、灿烂辉煌的音色,将遥远、神秘、惊奇、赞叹的种种感觉化成音乐会上阵阵雷动的掌声,中国民乐便以它特殊的轻力架起了一座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然而,这场成功的音乐会向世人展示的,仅仅是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发展的一个历史侧面。追根溯源,古典的维也纳圣殿,实际上敞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几千年音乐文明的大门。一、八音分类与中国民乐的历史关于音乐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不喜浅露 ,讲究含蓄 ,每每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 ,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 ,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能渲染特定的气氛。比如 ,梅花寓含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芳草喻指无尽的相送惜别之情 ,等等 ,都是无需明言就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鸿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 ,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长卷中 ,鸿雁的影子时时可见。早在《诗经》与《楚辞》的年代 ,鸿雁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小雅·鸿雁》全篇以鸿雁起兴 ,以“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鸿雁于飞 ,集于中…  相似文献   

19.
论川西古典园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川西曾经活跃过许多对巴蜀地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自古蜀国以来,祭祀这些历史名人的祠庙历代屡有兴建,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罕见的名人祠庙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由川西历史名人祠庙衍化而成的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人园林并立为中国的三大古典园林群落,显示着它独特的、突出的价值。川西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保留着一个魏晋唐宋明清的历史系列;川西古典园林还从侧面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历史变迁过程,蕴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化的丰富信息,显示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川西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化内涵,凸显着巴蜀人民的化心理和精神追求。川西古典园林还在“北雄南秀”的中国园林之外,别具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正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西方的挑战,开始有先行者将眼光看向了西方那些遥远的国度,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向西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奔赴西方试图探索富国强兵之道。继岳麓书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