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野萍 《视听界》2014,(6):107-108
面向"三农"的农村广播曾经在广播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发展呈现多元化,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体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广播陷入了发展瓶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先后崛起,农村广播日益被边缘化。一、农村广播是农村宣传的主要阵地(一)农村广播及时传播创业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褚敏 《新闻实践》2013,(5):59-60
"十一"期间,全国范围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受农民欢迎的有线广播重又走进千家万户。农村有线广播走在浙江省前列的嘉兴市,在高标准实现农村有线广播"户户响"之后,2012年开始进行可寻址广播等"提升"工程试点。本文以王店镇"有线广播进企业"为例,试就农村中心镇顺应工业化发展的新形势,将农村有线广播推进到企业,增办节目,扩展党在农村地区的广播宣传阵地,以及有线广播的提升发展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FM98.5江西农村广播,一个以宣传服务"三农"为己任,时刻关注江西农村发展变化的专业频率。一个情系千百万农民,始终把农村民生、百姓冷暖挂在心上的"绿色之声"。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在写作上,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发挥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斐 《新闻世界》2014,(5):20-21
实践证明,农村有线广播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作为基层,尤其是乡镇,要积极借助有线电视HFC网络,进行市、县、乡村的三级广播信号传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两网合一",发挥农村有线广播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闻罡 《新闻世界》2011,(10):113-114
农村广播是党和国家宣传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舆论主阵地。了解"三农",强化综合素养,精心搭建与听众沟通交流之平台,是农村广播主持人应当始终追求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张妍 《东南传播》2010,(5):143-145
广播语言是广播媒体内容表达的符号,是广播媒体传播者要善传会用的主要工具。广播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出广播语言尤其是描述性广播语言时,处理好"情"与"景"的表达对于提升传播效果尤为重要。本文在播音前辈总结的"情景再现"表达理论基础上,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神州纪行》节目的语言表达为例,探索广播语言"情"与"景"表达更为多元的手段和方法,以期提高广播语言魅力、获取良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市级农村广播的现状农村广大听众获悉信息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地市级广播电台。在报纸、电视、网络在偏远地区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地市级广播电台为"三农"宣传服务责无旁贷。虽然地市级广播电台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一些农村广播节目采编播的经验,也开办了一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节目,但不可否  相似文献   

9.
王欢 《声屏世界》2014,(9):62-64
"传统广播+互联网"模式 "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是指传统广播媒体自办网络电台,主要表现为传统广播媒体开辟网络站点,通过互联网传送广播节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台网融合"。我国网络广播的"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经历了传统广播网络版和传统广播自办的纯网络电台(Net Radio)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突出节目的指导性。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应本着服务"三农"的宗旨,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抓住当前国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今年为“农村服务年”。实施“农村服务年”,总的是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展开,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研究人员和中央台、陕西台、山东台、江西台、辽宁台对捉广播频率或节目的负责人,就建立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有关问题做解读和交流,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落实“农村服务年”的要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孙咏梅 《新闻爱好者》2011,(10):102-103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农业的信息化就是要"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却一直是"三农"问题的一个瓶颈。我国农村的农户在自己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一个健全和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一般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集市和邻里传播。  相似文献   

13.
冯正  兰凡 《声屏世界》2014,(5):55-56
广播曾经在高安大地上声名显赫,作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工具,高安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十万喇叭唱响致富歌的历史辉煌。但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广播逐渐走向下坡路,县级农村广播基本处于瘫痪的状态。如今,高安城乡广播再次扬帆起航,入城下乡,掀起波澜。"村村响"唤醒高安广播进入21世纪,随着电视事业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节目的听众被大量分流。从中央到地方,广播的影响力逐渐下滑。2008年,高安市广电局网分家,给几乎处于停播的广播经济上带来了的更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刘浩翀 《视听界》2010,(6):36-38
在当前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对传统广播的描述,出现字眼最多的是"压力不容乐观"、"生存环境恶劣"、"弱势媒体"等用词。在目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还有一种声音是希望借助三网融合,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生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满足和停留在传统广播业务之上,广播今后的工作重心将转向新媒体。"另外,有些专家还做出这样的判断,"融合时代"将是"广播听众时代的终结",而且广播转型的业务领袖将是视频。  相似文献   

15.
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大力开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电大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编后:探索新一轮广播事业改革的方向在"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期间,马德同志向我畅谈了他关于广播事业改革的设想。他的设想可以概括为"网络"和"融合"两个概念。所谓"网络"是指建设全国的广播传输覆盖网络(马德同志领导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已经率先在全...  相似文献   

17.
王建怀 《视听界》2013,(6):104-105
中央已连续发布多个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召开了十多次农村工作会议。2012年2月1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题目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作为靠农村、农民最近的基层广播媒体,我们对“中央一号文件”都作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处于相对弱势,但农民朋友接触信息传播渠道最多的仍然是广播。广播媒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农科技报道,关键是在对象感上下足下好功夫。  相似文献   

18.
郭晓 《新闻前哨》2011,(7):90-92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是听,新型广播却在广播的本体以外赋予了某些"看"的形态。由听到看,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更是广播内涵与外延的同步延伸。如何办能"看"的广播?受众如何感受"可以看"的广播?南阳人民广播电台每年140多场的户外直播,验证了看的可能和看的可行,对新媒体时代广播迅速转型和拓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璐 《记者摇篮》2009,(11):9-10
三年前,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乡村广播伴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而开播,一路发展。在频率制定的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如今乡村广播经营工作顺利实现了第一个三年目标。2007年完成869万元创收额度(列全国农村广播开播当年同比之榜首);2008年实现105%的增长,完成1778万元创收额度,2009年将突破2000万大关。纵观三年经营指数的攀升,最根本的是乡村广播抓住了频率特点——专业对农;找准了市场对象——广大农民;满足了受众需求——农民需要;  相似文献   

20.
吉宁 《中国广播》2014,(5):85-86
近年,一些此前未有的"原创生活剧"(作者将其定名为"广播栏目剧")出现在广播中,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以北京广播电视台首届节目创新大赛形态创新一等奖获奖作品《任仁好爱范美丽》为例,探讨广播栏目剧的形成与发展,论述广播栏目剧的出现对于广播节目创新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