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家>是全球杂志中具有150多年历史的经典品牌.它由原来单一的商业周刊发展成为拥有两大拳头品牌,几十种出版产品和多种产业经营的经济学家集团.在传统报业不景气的今天,<经济学家>的品牌经营策略攻城拔寨,总收入、广告额、发行量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2.
王积龙 《传媒》2007,(3):64-66
纸媒是<经济学家>周刊增值的基础 传统媒体面对增值往往会有很多的诱惑,如全力投资新媒体、进行风格内容上的改革、开辟其他产业等.而经济学人集团则不同,它的基础工作是对<经济学家>周刊的全力打造.自1843年<经济学家>杂志诞生以来,已经有163年的历史,经济学人集团所有的品牌都是通过这个周刊锁定的政界、经济界高端读者定位延伸出的价值链.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与市场的变化,经济学人集团仍把<经济学家>周刊作为自己的核心产品进行打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人集团之所以在100多年以后才走出英国,并在5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全球性的跨国传媒,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建设是保障.历史上,<经济学人>周刊有20年的时间里发行量保持在3000份以内,在100年的漫长时间里在10000份以下缓慢爬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国时政类期刊<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描述了这份杂志基于其高端读者群体的广告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分析了它如何利用多样的广告形式来进行杂志的自我推广,从而获得发行量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闻周刊>,77岁,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之一,全球发行量一度达400万份以上,近三年却亏损严重,325名员工人心惶惶. 哈曼,92岁,美国音响设备制造业大亨,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名誉主席,去年集团销售额29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市场细分:期刊的卖点--从《生活》停刊谈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时代一华纳集团下著名的期刊--<生活>(Life)月刊宣布于2000年5月出版最后一期.以后,它将转向网上发展.这已是这本美国历史上最悠久和最有名的图片期刊的第二次停刊.<生活>1936年创刊,是美国新闻图片期刊的先驱者,在其顶峰时候,<生活>的发行量达到800多万份.但1972年时停过刊,那时是来自电视的冲击.1978年复刊,由周刊变为月刊.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形势下,法国女性周刊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创办的女性周刊,始终受到读者的青睐.据法国<世界报>2010年1月25日公布的数字,普里斯玛集团(Prisma)的<今日妇女>(Femme actuelle)2009年发行了96万份,<费加罗夫人>(Madame Figaro)发行了42万份;<她>(ELLE)发行了35.7万份.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尚未复苏,2010年2月12日法国玛丽·克莱尔集团推出了新杂志<羡慕>(Envy).  相似文献   

8.
因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的美国报纸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就是报纸发行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华盛顿邮报>下降了1.9%, <时代日报>下降了3.6%, <洛杉矶时报>下降了5.2%: <纽约邮报>减少了6.3%,<每臼纽约时讯>减少了7.2%, <芝加哥论坛>减少了7.8%, <休斯顿记事周刊>更是下降了11.7%.<时代纽约周末版>、 <华盛顿邮报周末特刊>等排名靠前的周末版报纸情形也不乐观①.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新闻业二十五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英国人虽然以思想保守闻名于世,并以此感到自豪。但是面对报纸的现状,连英国人也不耐烦了。《经济学家》周刊在今年初曾为此发表一篇社论说,二十五年前英国读者阅读的九种全国性日报,总发行量一千五百万份。现在仍是这九种日报,总发行量增加无几,其中七家报社亏本,只有内容通俗的《每日镜报》和《太阳报》有盈利。  相似文献   

10.
英国《经济学家》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艳 《编辑之友》2006,(3):47-49
<经济学家>创办于 1843年,迄今已经有 100多年的历史.在这 100多年中,<经济学家>实现了从一份普通的英国本土报纸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报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新闻业二十五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英国人虽然以思想保守闻名于世,并以此感到自豪。但是面对报纸的现状,连英国人也不耐烦了。《经济学家》周刊在今年初曾为此发表一篇社论说,二十五年前英国读者阅读的九种全国性日报,总发行量一千五百万份。现在仍是这九种日报,总发行量增加无几,其中七家报社亏本,只有内容通俗的《每日镜报》和《太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大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启示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创办于1883年7月14日,为国际四大著名医学周刊之一,迄今已有近120年的创办史,目前有19个在全世界各地发行的"国际版本"(International Edition),总发行量近40万册,有"国际大刊"的美誉.笔者最近浏览其不同年代的版本及有关文章,想到中国科技期刊界近一两年来,有许多人撰文提出"创办精品期刊,走向世界",遂将浏览偶感记下来,权当"启示录",以飨编辑同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传媒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新闻周刊特别是时政新闻周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就其影响力、发行量看,不仅难望国际著名周刊的项背,即便在国内新闻期刊市场,时政周刊也是"叨配末座".2009年8月,世纪华文对2009年上半年8家新闻类杂志进行了监测,在销售量排名中,<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瞭望东方周刊>(以下分别称为<中新><瞭望><新民>)位居第6至8位.缘由可从不同层面得到理解,但鉴于"内容为王"对新闻媒介的普适性,决定了对其的阐发是探讨新闻周刊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南都周刊>创刊,最初的定位是做<南方都市报>的周末精华版,经过三年的发展和探索,该刊于2009年3月改版,从形态到内容设置上,全面提升杂志品相,现在已成为南方报业集团旗下一份面向中国中产阶层的成功城市杂志,其发行量突破25万份,经营收入突破3200万元,影响力在全国几个大的新闻类杂志的排名中逐步靠前.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杂志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科学>杂志概况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周刊.该杂志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并负责管理,后为保证刊物的独立发展,杂志社独立出来,而美国科学促进会只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监控.<科学>主要报道科学新闻、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其办刊宗旨是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目前,<科学>杂志已经发展成为各国科学家公认的世界一流的科技学术期刊,被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1,2].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出版市场上屡现诸如<哈利·波特>(人民文学出版社)、<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水煮三国>(中信出版社)、<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发行量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连续数月雄踞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的书籍,发行量远远超出国内出版界公认的畅销书的标准.这些书籍为什么会畅销,其中有没有特点可循呢?只要我们分析这些畅销书的策划、营销过程,就可以发现畅销书的运作普遍有四大共性.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大潮中,咸阳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现已有师生一百多万人,教育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个百年大计,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咸阳日报社于2006年1月创办了<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几年来,这张彩色印刷的<周刊>努力实践"为教育工作大局服务、为教育工作者服务"的办报宗旨,以其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编读的互动,深受本地广大师生的欢迎,发行量从开办的一万份增加到现在的八万份,这在咸阳报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教育周刊>在省专业报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了佳绩,并被评为陕西省新闻名栏目.  相似文献   

18.
论坛公司破产的深层原因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美国传媒业也陷入巨大的危机中.最近,拥有知名的<洛杉矶时报>(全美发行量第四)、<芝加哥论坛报>(全美发行量第八)、<巴尔的摩太阳报>等10家日报和23家广播电视台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公司,由于严重资不抵债,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论坛公司向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联邦法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显示,截至2008年12月8日,公司资产为76亿美元,负债129亿美元.此外,其2008年11月公布的当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亏损1.24亿美元.而2006年第三季度,公司赢利8400万美元.另外,公司整体收入已下降10%,只有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国际著名财经杂志英国出版的《经济学家》(Economist),目前已被译成13种文字在世界90个国家发行。据该刊的信息部称,他们已出版第一本中文版杂  相似文献   

20.
面对美国传统报纸遭受重创,许多学者详细探讨了在金融危机和网络的强烈冲击下我国报纸的发展前景和应对策略.然而人们在为传统报纸担忧的同时.不能忽略另外一种纸质媒体--新闻杂志.由于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近日,美国<新闻周刊>宣布转型--"将在‘有独立观点、发人深思的原创性报道'上投入更多精力,减少对‘一目了然新闻'的报道".本文粗略探讨了美国<新闻周刊>(简称<周刊>)转型的时代背景和采取的转型策略,目的是为我国的新闻杂志更好地生存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