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碰撞"模型是高中力学综合应用的典型模型,一般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立解题,解题过程烦琐,运算复杂,特别是"弹性碰撞"的碰后速度表达式复杂难记,模型的学习难度很大.若是从对称性角度对碰撞过程进行一定的理想化处理,可以将"弹性碰撞"模型大大简化,极大地降低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研究的碰撞为一维“正碰”,根据碰撞过程中动能有无损失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通过对两类碰撞的融合分析,指出“非弹性碰撞”又蕴含在“弹性碰撞”中,方便学生对“碰撞”本质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3.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4.
请先看2013年江苏省物理试题图15.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1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A.30%B.50%C.70%D.90%咋一看,该题是我们熟悉的"台球运动"模型,感觉考查动量守恒中的非弹性碰撞问题,超出了考试说明的范围,如何求解呀?但细心审题后不难发现该题研究碰撞问题,不需要用动量守恒求解.解题的步骤,1、比较位移大小关系.分别测量频闪时间间  相似文献   

5.
碰撞问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经典问题.在求解碰撞后的速度时,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计算会很简单,但如果是弹性碰撞,涉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计算难度比较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弹性碰撞中蕴含"等差数列"的思想,弹性碰撞是关于共速时刻"对称"的,利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很容易地对碰撞后的速度进行求解,对这种"对称性"进行拓...  相似文献   

6.
完全弹性碰撞是一类特殊的碰撞,它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本文拟从七个方面入手,通过一些经典的示例和身边的现象,仔细"品味"完全弹性碰撞.如果主碰球的质量为 m_1,被碰球的质量为 m_2,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  相似文献   

7.
建构弹性碰撞模型的深度教学,首先是以教师深度的教为前提,教师要清楚教材编排的意图、研究碰撞类型问题的高考考查要求、研究学生现有解决碰撞问题的基础及其想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其次是以学生深度的学为根本,是以会解答碰撞类问题为目标导向,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碰撞基础知识、领悟碰撞特征、正确建构碰撞基础模型以及学会弹性碰撞的拓展应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度输出.  相似文献   

8.
1.建立模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物体以初速度υ1去碰撞静止的物体m2,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称为“一动一静”完全非弹性碰撞. (1)基本特征碰后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相似文献   

9.
“碰撞”分“正碰”和“斜碰” ,“正碰”又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其中 :过程最长的是“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的过程比“弹性碰撞”短。“完全弹性碰撞”过程正好是“弹性碰撞”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直线上两物体瞬间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中列举了“1.子弹击穿木块”,“2.两球完全非弹性碰撞”,“3.两球不完全非弹性碰撞”,“4.两球弹性碰撞”及“5.一物块爆裂成两物块”等常见的5种情况.根据这5个物理过程特点的不同列出表1.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可切实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其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指整个过程任意时刻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和微观,高速和低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类型.一、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类似碰撞,也类似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情况.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  相似文献   

14.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是广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难点之一.碰撞问题常涉及动量和能量守恒,因此是常选的运动模型。在碰撞中最常涉及的是弹性碰撞,本文就从"一动一静"、"两动"弹性正碰两模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多年来高考的热点.弹性碰撞问题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碰撞的内容出现在高中物理动量这一节.按碰撞的形式可分为:正碰和斜碰;按有无能量的损失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在这里,我讨论的情况,有能量损失但不能整体叫弹性碰撞或者叫非弹性碰撞.例有两个相同的匀质小球,其中球1静止在光滑的  相似文献   

17.
打桩与打铁     
打桩与打铁均可视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就是两物体碰撞后不分开,以同一速度运动).下面推导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减少量△Ek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动量守恒定律在高考中是很重要的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举一反三,可轻松解决这一类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碰撞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下列初等代数的证明,以供大家参考。两相同小球对心碰撞,设它们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_1、v_1和m_2、v_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_1′和v_2′。  相似文献   

20.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