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编教材简介和初编简介比较,在读写训练方面,单元教学是重点,现摘编如下: 除字、词、句、篇等基本训练在各课教学中反复进行并逐涉加深外,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有计划地安排了读写训练的重点. 三个重点单元读写训练要求如下: 第三单元,通过三篇记叙文的教学,结合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写好记叙文离不开具体描写。初步学习有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基本知识,作一些描写人物和描写景物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课文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小木船》和《一只苹果》三篇,依次为一、二、三类课文。根据教材的指导思想,这一组课文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团结友爱教育和先人后己的教育。使儿童懂得应当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从小树立为四化建设贡献全部精力的志向。在读写训练方面,侧重于写的训练。旨在以课文为范例,通过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二、三类课文的阅读实践,教给学生选择和安排作文材料的方法,为把文章写具体打好基础。 目前,普遍认为:小学生习作写三、五百字并不存在多大困难,毛病是扣不住中心,写的内容不能体现作文的目的;要么,见什么都写,笼而统之,成为一种“流水帐”。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是不善于从周围的事物中,选择有关材料并恰适的安排。因此,认真抓好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注意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的相互渗透,对落实本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做到“言  相似文献   

3.
柳方平 《中国教师》2005,(11):34-36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既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范例,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范式。基于此,我们坚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原则,促成读写一体:不空讲写作理论和技巧,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写作信息,师生共同能动地、创造性地将作文训练寓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之中,大幅度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一现行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根据新课程计划,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  相似文献   

4.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结合课文心理活动描写的写作特色、读写结合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让教材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新选课文。课文编排在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因此从作者描写叶老如何修改作文的事例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夹叙夹议,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法,使学生得到一些感性上的认识,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教学本课时,应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阅读中吸取一些写作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一学大纲规定,三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而落实这~要求,主要通过单元作文的训练过程具体实施.作文的基础离不开阅读.教师如何紧密结合阅读教学扎实地完成单元作文的教学呢?我的做法是:首先以单元作文整个训练要求为出发点,进行读写安排,以讲读课文为范例,分散落实训练要求,再以完成单元为归宿,形成“整体人手——分散训练——回归整体”的作文教学训练程序.具体地说,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单元作文训练都有哪些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读写安排,做到读写结合,力求使阅读教学与单元作文训练要求相适应,最后,结合课文的特点,把训练要求分为几个训练点,分散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教学一课,有一个训练重点,每课根据训练点进行单项写作基本功训练,分散训练到位后,再集中指导学生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写作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单元作文训练中去,使读写紧密结合,“小练笔”与“大作文”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注重能力训练的完整性、层递性。温儒敏先生在谈"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时指出:"关于写作教学,新教材也有改进。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也有教师认为课标规定的单元作文训练,是在完成单元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做的。毫无疑问,单元课文是单元作文的奠基。笔者认为,单元课文与单元作文不可割裂。"统编本"语文教材匕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单元作文大多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相关联,唯独第一单元的单元作文与本单元课文几乎完全脱节。  相似文献   

9.
一、紧扣教材把握复习主线现行的四省市协编语文教材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复习时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通览“阅读指导”、“作文指导”和“基础训练”中的读写习题,将分散在各组教材中的读写知识点,经过分析、归纳,集点成线,形成对全册教材读写知识的整体认识。如第十册课文的复习,可先引导学生对“读、写指导”提示的读写知识,“基础训练”及课后习题中的读写因素,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列表综合,归并为五个读写知识点,形成本册读写知识“链条”。(见左表) 根据上述五个重点训练项目,将课文分五个复习单元,确定各单元复习的主导例文是:第一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单元《月光曲》,第三  相似文献   

10.
单元提示: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围绕作者的看、听、想组织材料的。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作文就是把自己见闻真实具体地写下来,要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同时,要巩固上一单元《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1.
[明确思路与方法]“基本能力训练同文体知识相结合,同阅读尽量配合。”课文说明(三)中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同时点明了能力与知识“相结合”的同步训练、同步发展、同步提高的基本方法。这两点正是叶圣陶语文教学的经验之谈。为此,每一单元的作文教学都要尽可能地与本单元的阅读课文配合,都要同本单元的文体知识相结合。这第一单元的作文教学就应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配合,同该单元的写景状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依托,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就无需再写。有些插图课文中未有具体描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上面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有“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把画面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棱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写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精彩篇章,仿一仿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初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读写训练的序列,突出了各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各册又根据年级训练重点,安排了两、三个重点单元。课文是为完成该单元的读写训练任务而编选的,因此,充分发挥课文对学生在读写训练上的指导作用,是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关键。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作者是如  相似文献   

14.
从课文中挖掘学生作文的因素,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作文欲望,让学生愉快作文。利用课文中的作文因素进行习作训练具有德育功能、智力功能和读写功能。一、借鉴性作文因素课文都是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很强的范文,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借鉴的主要方式是仿写。仿写是作文的“阶梯”,它包括仿结构、仿写法、仿体裁、仿中心和仿语言等内容。学了《落花生》,便可仿其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写《向日葵》、《松树》等;学习《黄河象》一文通过栎树,鸵鸟、羚羊等事物间接描写闷热天气的手法,便可让学生仿写一个反映“冬天寒冷”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新增单元,它的编排体现着“读写结合”特征。笔者发现,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处理读和写的关系。为了让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很好地为习作服务,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现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为例,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助力单元习作。一、多重解读,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集中指向习作能力的习得。从阅读中学表达,教师要制定好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寻求作文教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语文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机结合点,加强训练 读和写的训练都属于小学的基本功训练,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读的训练过程是:理解——思维——吸收,写的训练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读写之间的共同点是思维训练.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训练的核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初步形成了理解能力,我便把读写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指导学生学习《白杨》这篇课文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理解教材的内容,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分析归纳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特点,理解以物喻理(人)的描写手法,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分析作者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安排写作重.  相似文献   

17.
读写能力同步提高,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要选准阅读和写作的最佳结合点。叶老有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实验教师选准结合点,双方互动,读写共进,同步提高,是实验效度的最高境界。首先,抓住课文和实验教材佳作的写作特点,同每次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个结合点进行训练。通过对教材文章的剖析,理出写作方法,做指导写作的前期准备,然后通过教师的下水文给学生提供写作范式,这样学生有法可依,有例可循,此时有感而发,当不是难事。其次,通过单元小结归纳同体栽文章的一般和特  相似文献   

18.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干巴巴,空洞洞。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前提,以读带写,写中促读,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融入写作训练,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说明:《翠鸟》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以及行动敏捷,生活在石壁上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十分喜爱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单元训练目标和教材的前后联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小动物的外形写清楚,并适当地写一些活动情况。教学本课时,既要在三年级上写小动物外形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又要为  相似文献   

20.
钮维 《教育文汇》2015,(3):35-36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读"是"写"的基础,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在这里,需要在"读"与"写"之间找准结合点,使写法自然渗透,使阅读教学更显魅力。一、读后模仿,实现读写结合仿写,是指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多种写作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对作者的写作方法采取点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并加以内化、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