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警号长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开头叙述作者听新闻广播,由此引出关于东北虎数量锐减的具体说明,再由虎说到多种野生动物受害的情况,又由野生动物说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如此层层推进,为下面的议论作了铺垫。接着分条陈述我国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利条件,作为立论的根据。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先谴责那些“目无法纪、愚昧短视而又骄傲任性”的人,指出他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系议论与说明单元,共安排五篇文章。其中说明文一篇:《什么是生态系统》,议论文四篇:《大自然警号长鸣》、《马说》、《说虎》及《为学》。可见,编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由第三册学习说明文为主过渡到本册以学习议论文为主,并初步接触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以及对比、设喻等论证方法。为此,教授本单元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通读,初步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和研讨。  相似文献   

3.
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中 ,可教育学生要讲究伦理道德 ,将来一定要孝敬父母 ,并明确教育学生“子女有赡养老人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向沙漠进军》一文 ,除教育学生积极植树造林 ,爱护花草树木 ,保护植被 ,防止沙化外 ,还讲解有关《森林法》的一些知识 ,同时又和《土地法》联系起来。在讲到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时 ,还要适当与《水法》联系起来 ,让学生知道树木、土地、水资源等均属国家所有 ,任何人不经有关部门批准是不能随便占用的 ,否则就是违法。在讲授《大自然警号长鸣》时 ,不但讲解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 ,而且可向学生…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环境教育的任务。当今语文学科教学,教师们往往只注意到“文以载道”的特点,注意到发挥语文学科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功能,然而对如何在语文课中挖掘环境教育因素,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把环境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一项明确的任务来完成。一、在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课文中实施1.设计导言和结束语。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是专门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如教《大自然警号长鸣》,教师可以这样引入课文:“同学们,你热爱清澈如镜的湖水吗?你热爱湛蓝明亮的天空吗?可是,在许多地方,河水受…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四册《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有一句话:“人们,你们究竟各各站在哪一边呢?”《初中节节练》(武汉出版社)把它归人反问修辞格,对吗?反问辞格必须具备两个特性:其一,无疑而问,答案已包含在句子里,不需要回答。其二,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表肯定的意思。请看例句:①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上面两例都用了反问辞格,具有上述两个特性。例①是肯定反问表否定之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不相干。例②是否定反问表肯定之意:人之立志,应胜于蜀鄙之僧啊。而“人们,你们究竟各各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警号长鸣一、语感分析(一)、把握思路文章的前半部分,由小到大、从个别到一般、从关于东北虎的一则消息到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告,层层推进地介绍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状况,然后以“别太过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吧”为反题.分条陈述了我国在自然生态环境上的不利条件,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最后发出警策,提出论点,号召人们跟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全文由叙述而生说明,由说明引出议论,运笔如江河引舟,新境迭出。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现代文部分,由25篇课文组成。从初中全套教材的编排特点看,它们主要承担培养学生议论文能力的任务。那么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的“回头望”呢?一明确重点1.在25篇课文中,属复习重点的有:①小说《故乡》《七根火柴》《老杨同志》②散文《记一辆纺车》③诗歌《有的人》④议论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大自然警号  相似文献   

8.
这一期精彩PK台专栏所选的《森林的诗》、《春天小雨滴滴滴》、《神奇的春天》、《感受春天》,都是描写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文。作者热爱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不仅有迷人的风景,而且他们还感受到了大自然中动植  相似文献   

9.
关于《山中访友》一文的主旨思想,一般都认为是表达了作者时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分析了《山中访友》“山里的众朋友”——老桥、树林、山泉、瀑布等意象,并引用《与朱元思书》《天上的街市》《桃花源记》等课文的主旨思想来旁证,认为《山中访友》一文并不仅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海上日出》(六年制小学第九册)是著名作家巴金于一九二七年乘船赴法留学途中写下的观感,作者写景状物,把海上日出景色描绘得绚丽多彩,宏伟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颂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激情。《海上日出》着重叙述了在天气晴朗和多云时候的日出景色。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接着描绘了通常气候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再接着讲特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经过艰苦的脑力劳动而创作的,充满着作者的希望、信念和理想。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不同民族歌 (乐 )曲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从所表达的主题来看,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歌曲,例如《彩色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有歌唱大自然、表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歌 (乐 )曲,例如《走向大自然》、《春江花月夜》等;还有歌唱珍惜中学时光的《中学时代》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思想健康、词曲优…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第七册15课(六年制第九册3课)《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海行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绘形绘色把海上日出景象写得绚丽多彩,宏伟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奋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曾刊登《过程与状态》一文,其中一个主要论点是“过程与状态是一对哲学范畴”。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文题蕴涵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特別是伦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小说《鱼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重大社会主题的生动而深刻的艺术表现:一是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严重对立,破坏大自然的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表现了人类在摧残大自然时,也就在道德上摧残了自己;三是表现了只有通过善、恶之间的斗争,才能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另外,作者也充分肯定了《鱼王》作者在创作观念和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政治上失意,故寄情山水之间,历游永州的奇山异水,观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描绘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借景抒怀,为后人创作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谱写了一篇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美散文。它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高深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被选作初中语文教材的《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以富有浓郁诗情的画笔,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春景,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全文不过七、八百字,却贮满了诗情画意。读着这优美的文章,令人仿佛置身在美的航道中。《春》何以有这样的魅力呢?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作者将他热爱大自然的深情凝聚在笔端,融情入景,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本文想象极为丰富,语言极为优美,带领我们访问"山里的朋友",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  相似文献   

20.
马良信教授的诗词集《老骥长鸣》收录了作者近年所作诗词400余首。全书分13个部分,内容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令人目不暇接;体式有近体诗、古风、词曲、对联等,可谓诸体皆备,异彩纷呈;风格则质朴清新,充满生活情趣,极富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