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本世纪以来,各国政府都加大了这方面的规划和投入,用具有创造性的不断产生出来的科学技术成果持续推动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和环境,我国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源于科技工作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新的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灵芝 《科技与管理》2011,13(6):116-120
为了验证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哪一个更为优先发展,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用Logistic成长曲线模拟了经济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和全社会科技投入的生命周期特点。结果表明,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经济增长不是科技投入的格兰杰原因。科技投入进入成长期的时间比经济增长滞后,进入成熟期的时间比经济增长提前,科技投入成长曲线是明显的"晚熟早衰"型曲线,科技投入平均滞后经济增长两年左右。两种方法的结果有相通之处,都说明了国家科技投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国家应该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并且注意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加强科研项目中后期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二十年来,我国科研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管理却是薄弱环节,本文从转变观念,建立科研绩效指标体系,加强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切实加强科研项目中后期管理,提高投入了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稳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各国之间进行各种较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R&D/GDP)也逐年增长。据资料表明,1998年R&D占GDP的比例为:日本是2.97%,美国是2.45%,德国是2.27%,英国是2.19%。我国也不例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加大了科技投入。这必将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学生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加大了对我国基础建设的投资,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国家为扩大内需,更是对包括房屋在内的基础设施加大了投入,使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目前我国房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黑龙江省1985—201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本文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教育综合指数法,分析了教育对黑龙江省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些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投资的拉动。在各层级教育中,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他层级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不足。鉴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针对黑龙江省教育投资不足的现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协调各层级教育投资比例是模型自然的推论。  相似文献   

9.
政府科技投入强度评判准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投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科技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科技投入方面,不能有丝毫的短期行为,应立足于长远,源源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这在经济增长或在经济繁荣时容易做到,但在经济萧条或在经济低落时要做到,却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试图通过构造广东省科技投入强度的评判准则,以供政府进行科技投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可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西方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并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