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及其对翻译、译者和译者风格地位的影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风格的存在,并从三方面对译者风格进行着影响。作者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考量翻译中的译者及其风格将会给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很重要的一条是把作品的风格翻译出来.一般所说的风格,主要是指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家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总是通过作品的语言反映出来.所以,语言风格既是全部艺术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形成这种艺术特色的许多其他组成部分借以表现出来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具体翻译活动必须从语言着手.由于翻译有别于创作,原作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语言特点等都已俱在,译者只须去理解、表达.首先是理解.风格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格调和气势,或者说是一种艺术效果,它是由某一些或某一类词  相似文献   

4.
随着译者风格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学者意识到译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翻译风格包括语言特征和固有的表达习惯。在此过程中,语料库辅助下的译者风格研究逐渐受到认可和接纳。翻译语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比较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两篇译者风格研究的文章探析语料库辅助下的研究方法在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风格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原作的风格可决定着译文的风格,但翻译的风格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傅东华、陈良廷两位译者在翻译Mitchell的长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中所表现出来迥异的行文风格,阐释证明了译者和大众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风格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和决定力。  相似文献   

6.
翻译者的自身气质和性格形成了翻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同的翻译者拥有不同的翻译风格,想要了解译者的翻译风格首先要从翻译者的气质、个性等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本文通过对译者个性和审美差别进行分析,了解译者个性审美差异与翻译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李文 《文教资料》2012,(7):50-52
在翻译界中,是否允许译者风格的多样性一直是个有待争议的问题。翻译理论认为,一篇好的译文首先应该忠实于原文,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为了达到翻译的忠实性,译者必须严格遵从原作者的风格。相反,一些学者认为翻译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本文试图探究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风格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对英国诗人彭斯的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不同中译本的对比分析,作者提出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并指出译者在追求文字准确、通顺的同时,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再现原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赵茵 《考试周刊》2007,(25):105-106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应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必须再现原语的风格。但由于东西方文字的巨大差异,译文对原文风格再现的同时不免带上译者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尝试探索一条利用"传译作者风格"来研究译者风格的新途径。选取闵福德的译作进行例证研究,通过与原作进行对比,找到译者在"传译作者风格"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进一步探讨译者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他们的经历、性格、才艺、道德、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些因素中,译者自身的个性气质形成了译者的翻译风格,特别对其选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分析了个性审美的差异和他们翻译风格之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之争长期以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译的整个表达过程就是译者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译者选择过程中,必然受到译者的主观感受、审美情趣、文化文学修养及其语言风格的影响。无数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译者的个人风格。风格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全部指归。因此,译者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风格体现作家或译者的写作或翻译特色,在散文翻译中,风格与内容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文指导,从音系、词语、句法等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特色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风格是诗歌翻译中最易缺失的部分。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从翻译过程中的解读和表达两个阶段着手,利用翻译实例分析和阐释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因素对原诗风格传递的干扰,并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天府的记忆》英译项目,以Baker的"译者风格"研究方法论为依据,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对译文初稿及交叉审阅后的译文进行了风格考察与对比。结果表明:译者本身下意识的语言选择和使用习惯对翻译风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源文本对译者风格的影响更大。论文提出对译者风格的考察应结合源文本,并考虑译者所偏好的句法结构以及语篇衔接方式。同时,也指出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考察方法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性极高的诗歌体裁中的风格的翻译入手,以莎士比亚Sonnet 18汉译为例,对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风格传译进行研究。通过对三个汉译本语言风格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处理原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关系,以及风格对译者、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在翻译中,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无疑是一个让译者们在实践中反复思量的问题。翻译风格中的障碍消除,应以坚持不懈地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原则,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培养和强化译者对作品风格的感悟能力,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给译者风格的介入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文本的开放性和未定性不同,译者在与原文对话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的视域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译文文本.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译者也是译文文本的创造者.翻译的跨文化跨语际转换性质为译者风格的介入提供了空间,汉英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使译者在转换原文时能将自己的风格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翻译的实质是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作,它无法脱离译者个人风格的深刻影响。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译者个人风格与文学作品原始风格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原作品的文学风格,尽量淡化自己的个人风格,把译者风格很好地融入原作风格中,从而使二者之间实现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研究少不了对风格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原文风格,即译者要充分传达出原作的风格,很少涉及到翻译家的风格研究。译者是翻译实践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在传统译论中,译者几乎处于隐身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对译者地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高健的汉译散文为例,从句式安排、词语选择、节奏处理及修辞运用等方面来探讨高健的散文翻译风格。旨在为研究高健散文译作提供新的视角,为散文汉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