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在美、日、欧三边关系中,一直是美日、美欧较强,而日欧的联系较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池田政府采取了对欧接近政策。这既是局部调整对美政策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环境。池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国放弃对日援用关贸总协定第35条;同时,日本还加入了发源于欧洲的经合组织,资本主义世界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至今,以美、欧、日、中、俄五大力量为主体的世界多极格局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1993年前,各大力量为争取构筑冷战结束后新格局的主导权或主动权,制定和实施了各自不同的战略构想,即美国的“单极世界”战略,欧洲的大“欧洲邦联”与“世界中心”战略,日本的日、美、欧“三极”战略,中国的“多极”战略,俄罗斯(苏联)追随美国以维持其大国地位的战略;1993年后,经过前一时期的较量,美、欧、俄、日相继对各自的战略作了较大调整,唯有中国始终坚持构筑“多极”并为其中“一极”的一贯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西西矛盾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李建浩西西矛盾是资本主义间的内部矛盾,现一价段表现为美、日、欧等西方大国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美、日、欧三方争夺经济主导。权和政治发言权的斗争。第一,西西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美、日、欧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4.
田中角荣政府注重对欧政策的调整在“多边自主外交”中的作用。田中首相一改以往首脑出访的经济信使的特色,带着鲜明的政治目的访问西欧,使日欧关系的发展摆脱了原有框架的束缚,将日欧关系的调整真正纳入到日美欧三角关系框架当中。日本对欧经济政策出现了政治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2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连任后首度访欧。为弥补美欧此前因伊拉克战争造成的裂痕、修复美欧关系,布什呼吁欧美“捐弃前嫌”,“共创跨大西洋关系新时代”。欧洲“兄弟”投桃报李,表示欧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已成过去”,希望今年成为同布什的“信任年”。不过,在对华军售、伊朗核问题等方面,也传出一些新的不和谐音。美欧因伊战导致的紧张对立气氛虽得到缓和,但由于双方在某些问题上根本立场不同,以“一个声音”说话的蜜月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和而不同将是美欧关系的新趋势。从伊拉克问题上看,美欧就伊战后重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裂痕得到…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引发的激烈争执使得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时至今日,美欧之间的裂痕还没有得到明显的弥合。美欧之间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源何在,未来美欧关系的走向如何?美欧之间围绕伊拉克战争的争执,实质上是对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而引发的分歧。而双方关于国际法和国际机制的不同看法,进而引发了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歧。首先,在对世界安全的看法上差别明显。美国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信奉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因此推崇的是我行我素,漠视国际组织的作用,经常抛开联合国单干。小布什上台后,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既要分析其相互矛盾的一面,更要研究其相互依存的一面。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日“三驾马车”的走向,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将从单个国家的对峙发展为经济区域集团之间的依存和对抗,以美、德、日为核心,形成北美、欧洲和亚太(或东亚)三个区域性集团,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已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但是,回顾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的走向,严峻的现实表明,天下仍很不太平。在造成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各种因素中,“北约新战略概念”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相继出台传递出一系列格外值得警惕的信息。这两个事件不是孤立的,其实施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多极化的走向及大国关系的调整。一、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全球扩张已经使跨境数据流动成为常态,但不同国家间规制传统与制度环境的差异使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成为难题。美欧法律政策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和冲突,双层审-诉救济机制是美欧就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提出的程序性新举措,然而由于美欧布鲁塞尔效应与马太效应的规范之争、“软数据本地化”与“对内数据本地化”的制度之困以及数据防御主义与数据进攻主义的理论之辩导致暂时产生的政策共识实际难以践行。美欧争端解决机制的三次变革可在机制的价值走向、模式选择及修正时机上给中国跨境数据流动机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我国未来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调试国内法律体系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先试与内外联动以对接规范数字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缓和 发展 多极化──回望一九九七年国际形势宗介1997年,是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其特点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一超多强"相互制衡,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中心相对...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通过主客体双方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理性的梳理,主体帮助客体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求真) ;用客观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向善)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美学同时承担着建构人心灵的重任,体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挖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美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和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江泽民审时度势,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亲自领导并参与“伙伴战略”的实施,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先后与俄、美、欧、日等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既为国内的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又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负责任、有影响力、有建设性作用的良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4.
学校要面向世界 ,就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社会 ,融入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 ,汲取一切有益于学校发展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术 ,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学校管理人员 ,努力工作构建学校“高、特、美”的形象 ,即“高”: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 ;“特”: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美”:心灵美、言行美、环境美。一、宏观统筹 ,树立战略观念我国学校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 ,比较重“战术”,即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 ,打突击战 ,追求短期效…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冷战时期长期维持的两极体制彻底瓦解,各种力量在不断分化组合,各大国关系也在加紧调整,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迅速发展。日美关系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一对重要关系。近年来事态发展表明,日美关系出现许多新情况,发生许多新变化。本文旨在分析冷战后日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特点,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等。  相似文献   

16.
欧债危机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为增强,中、欧关系迅猛发展。中、欧关系在政治交往、贸易投资、人文交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中国的经济地位以及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是促进中欧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变化之中,大国关系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同时,也将促使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型中美欧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世界已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但是,回顾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的走向,严峻的现实表明,天下仍很不太平。在造成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各种因素中,“北约新战略概念”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相继出台传递出一系列格外值得警惕的信息。这两个事件不是孤立的,其实施将深刻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18.
王莉 《教育艺术》2000,(2):14-15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社会伴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改造的过程而发展与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用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去观察、感觉世界;以美的标准去度量、检查世界;按美的规律去创造世界。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马克思也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审美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境界。政工干部也不例外,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融入审美,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民主党上台以来,其对外政策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起初鸠山政府致力于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关系”,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推行重视亚洲的外交.但这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寻求日美“对等”的外交努力,最终遭遇失败.菅直人上台后,开始推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重归对美“协调”路线,极力修复和深化日美同盟关系.野田当政后,走“彻底的现实主义”之路,称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轴中的基轴”,进一步向重视日美同盟方向发展,并且“联美遏华”倾向明显.民主党主政下的日本外交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一体化     
徐新 《历史学习》2006,(4):18-19
一、考点扫描1.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3.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