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从民间信仰视角对六朝志怪、唐人小说、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创作内容、题材、方法以及中国古典小说的内在传承演进动因等问题进行了论析.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渗透了强烈的民间信仰意识,民众信仰的对象往往成为创作的重要题材,民间信仰的特点直接影响古典小说创作过程中对非现实情节的采用.创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对象不是简单地照搬、模仿,而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了自己的艺术天才,使其与民间信仰的原初形态有了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对老子“道生”、“德畜”思想进行的理论阐发 ,以及对“自然无为”原则的强调 ,在天人合一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宇宙观 ,并以这种宇宙观作为道教探索达到修道成仙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道教上清派与晚唐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修炼成仙为终极目的的道教与游仙诗有天然的关系。道教作为唐代的国教,其最大的教派上清派给唐代游仙诗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清派的修仙方术、等级观、空间观、释道兼修观对晚唐游仙诗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道教从丹鼎派到上清派的嬗变过程在唐代游仙诗中也具体而微地重演了一遍  相似文献   

4.
话本小说的入话通常有入话诗、评介语、小故事等几种形式,随着宋元话本向明话本的过渡,文体更加完备规范,其中表现在入话部分的不同,主要在于加强了入话与正话的关联,减少了随意性,突出了话本作家的教化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游仙诗贯穿着水死成仙、蝉蜕、羽化、进入神秘仙境等死亡再生母题,这一母题源于亘古以来人类必死所产生的死亡意识。人类在死亡意识的影响下产生了灵魂不死观念。人必死与乞求长生这一悖论无休止地纠缠着人类历史,死亡再生母题将不断演绎下去。  相似文献   

6.
买地券是中国古代亡者向神灵买地的契约凭证,具有很强的民间宗教色彩。通过对江西地区宋元时期买地券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元时期江西的民间信仰和丧葬习俗,丰富史学研究的成果。海棠花馆藏新出土江西地区买地券共36块,为宋元时期,出土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抚州、洪州等,按其功能分为买地类、告神类、志券合一类三大类型,揭示了宋元时期买地券逐渐走向志券合一的过程,为宋元行政区划、江西地区道教信仰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使学界对这批新出土江西地区宋元时期买地券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始终有人因妄想长生而作辟谷的尝试,而今也仍有辟谷求仙的牺牲者,看来,盲目效法古代辟谷食气文献和当今气功等报导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辟谷指不食五谷,食气即行气,辟谷食气是道家幻想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古书中辟谷方很多。我国医家原则上是不赞成道家那样辟谷的。辟谷并不能使人长生不死,辟谷轻身倒是有几分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是中国壁画艺术的繁荣时代,元泰定二年完成的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作,体现了历代道教神祇的完整体系。无论从线描、色彩、艺术构思、绘制技巧、形象塑造都是杰出的,为我们创造了宋元以后千年不断的人物画传统,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论道教养生思想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教创立于东汉中期 ,发展于两晋隋唐时期 ,昌盛于宋元时期 ,对道教养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形上学,主张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工夫,反对顽空虚静的修炼方法,强调"即有体无"的入世担当。但王阳明也着重指出,佛道教虽不如儒学广大简易,然而也是性命之学,善于学则三教皆无弊,不善学则皆有弊。因此,三教各有其优劣而难分高下,抉择的关键在于学者根机是否相应,为学之道能否相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汽车业发展至今,从最初的产品宣传手册,到今天的概念营销,离不开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汽车广告语。透过汽车广告语,可以看到社会的文化背景、品牌的形象和生活态度。广告语己成为车企比拼市场宣传能力的利器,而经典的广告语,能成为引导消费的不朽传奇。汽车广告语的发展变化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反映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论子夏     
子夏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在世时,他参与了儒家学说的创立,是传统中国经学和史学的奠基者。孔子去世后,他长期在魏国西河讲学,开创了三晋儒学。子夏穷其一生弘扬儒家学术,为孔门"六经"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整个中国学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斯诺是中国新闻记者心中最伟大的图腾。他的英名与他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名作《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轰动一时,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震撼国际新闻界的名声。斯诺起到的当时任何中国共产党人都无法起到的宣传作用有力地证明:斯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同志。因为中国,斯诺成为著名新闻记者;同样因为中国,斯诺受到美国式“文化大革命”即麦卡锡主义及其运动的迫害,不得不移居欧洲。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应我国政府的邀请重访中国,并拿起笔又忠实记录了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另一面。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实际上扮演了为中美两国政府秘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斯诺不但属于美国,而且还属于中国。中国人民将永远怀着感激的心情而铭记斯诺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黄鹤楼》的精神内涵;勘破世事,深感世事不可为,而试图追仙慕道,逃避现实,而非怀古思乡之作。  相似文献   

15.
文学和孤独的关系血浓于水。对于一个真正追求真、善、美理想的人生的人来说,孤独使他更加深刻,是更加明智地体验美好的人生的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既关注作品本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重视文学对人生的教育意义。与“孤独”有关的课文不胜枚举。当感受孤独,并因此而烦恼时,别忘记用心体会语文教材中众多的浸染了“孤独”色彩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人论的比较考察中华传统健身术的现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中西人论入手,探讨中华传统健身术与西方体育交流的文化基础,考察其现代社会价值.研究得出,中华传统健身术与古希腊竞技运动,都是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华传统健身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建构健康模式,而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人文精神,对人类现代生活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杰玲 《美育学刊》2020,11(2):32-37
培生英语绘本《灵和海龟》与日本民间故事《浦岛太郎》都是关于海龟的故事。《浦岛太郎》融合了中国和日本的思想文化,中日龟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代表长寿,寓意吉祥,此外,龟堪负载,可保安稳,也可通灵。人借助龟可获得神奇的体验或惊人的利益。在英语文化里,龟只是行动缓慢的动物。《灵和海龟》强调人与龟的和谐共生、平等互惠,渔夫是主动施与恩惠之后获得好报的角色,龟既是受惠者,也是施惠者,与人处在同一个维度。这一英语绘本带着浓郁的亚洲特色,渔夫的相貌、衣着打扮,都是中国式的,但故事中的龟却迥异于中日传统龟文化。《浦岛太郎》将人与龟的关系写得复杂多样,富有浪漫色彩。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龟并非凡物,而是超越世俗的想象,虽然龟在该故事中也是受惠者,但高于人类,寄托了中日文化对美与超越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唐代李贺与李商隐的"登仙"类诗歌,运用通感手法为"登仙"主题服务,可以引用通感理论来分析其具体艺术特色。另外,二李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愿意融入宗教核心。李贺宁可以艺术通感技法来"创造"一个生动活脱的仙境,也不愿深入宗教核心,这是他与义山最大的不同。而"登仙"对李贺而言是一种摹幻及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对义山而则为力图实践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英语并非人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但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作为本族语的汉语。随着英语学习不断异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不可承受的沉重,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呼吁中国的英语教学回归理性。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英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中国人都必须学英语,毕竟,本族语和外语有着巨大的功能上的差异。即便是学同一门外语,不同的学习者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每个人对外语的需求是不同的。此外,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际方式,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赋予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看似平常的角度审视一下中国英语教学,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英语教学的真正出路在于英语学习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在天水古民居建筑中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反映。生殖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天水民居表现出的“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古民居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