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当代传播》2006,(4):67-68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处于“超常规”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繁荣,传媒市场格局不断变幻,不少高校把新闻学科当作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大量招生。本文就新建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在“泛”与“专”之间游移不定。新闻职业泛专业化的固有特性,加之新媒体崛起.传统新闻教育已难以适应当前我国传媒发展的新格局。高校必须抓住我国传媒体制转型和“泛专业化”带来的新契机,重新审视专业教育的价值,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种种的迹象已经表明,区域性新闻机构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我国的传媒空间,正逐渐迎来一个“小传媒”的时代。 早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传媒发展较早的美国早已呈现了小传媒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竞争,迫使大量的传媒改变它的内容和形式,使他们的传播趋向单一化、受众非群体化;广播电视由“广播”变成了“窄播”。综合性电台大多数分割为全新闻电台、全音乐电台、全教育电台等专业电台。 以“窄播”、“分众化”为主要特征的“小传媒”的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传媒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传媒艺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南京艺术学院在传媒艺术教育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联合”“实践为用”的教学特色,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传媒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的新思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传媒艺术范畴下的学科和专业资源,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构跨学科“绿色实验教学体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21世纪新闻传媒业至少需要专家学者型、媒介融合型、经营管理型、新闻(传媒)策划型、技能应用型等五类新闻传媒人才。然而,以系科单面化为主导的传统新闻传媒教育模式弊端凸显,所培养的单面化人才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在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背景下,通过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增设“经典原著”课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筑互动化的教学实践平台等途径,有望培养出“体”(通识)“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7.
OBE教育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一种新模式,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传媒类专业作为现今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正在迅猛的发展,更加符合传媒人才成长的教学模式和实用技术手段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和探索的重点。本文讨论了OBE理念对于传媒专业教学的研究价值,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制定了"反向思维"与"正向推导"相结合的创新研究模式,为高校传媒专业改革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一百个。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考察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及传媒实践的现状,指出新闻传播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专业设置标准降低,一元化的学术评价制度,专业教育视野过窄,课程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不仅桎梏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影响了我国传媒竞争力的提升.而着眼于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强化新闻传播的服务意识,协同创制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把媒介融合内容纳入课程教育体系,培养超出职业能力的理想与目标,不失为创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的相关概述入手,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探索出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