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作品是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做文章。于是老人没有画蛙,而是  相似文献   

2.
一路蛙声     
在自然界里,最闹热动听的声音除了鸟声外,恐怕就数蛙声了。每当听到那一阵阵如鼓如鼙的蛙声时,儿时听蛙鸣的情景就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老家在乡下,房前屋后是水沟和农田,每到夏秋时节,回荡在耳畔的就是一片闹热的蛙声。这些乡村的鼓手,大自然的精灵。是最忠于职守的哨兵,它们守护在溪旁河畔田边地角,不失时机地报告着农事的来临,时序的交替。每只青蛙都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不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阴雨连绵的秋季,都坚守在田野,为保护庄稼鼓与呼。在欢快的蛙鼓声中,农人播种希望,姑娘小伙编织爱情,孩子们则张着小嘴巴,“呱呱呱”地欲与蛙声试…  相似文献   

3.
邵燕祥 《学习之友》2006,(12):16-17
唐代以前的诗中,咏蛙的似不多。到了南宋,辛弃疾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传诵多年。吴涛的“怪来一夜蛙声歇”,戴复古的“身在乱蛙声里睡”,都只是乡居况味,不含褒贬。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0,(5):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国画大师。有一次,作家老舍请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画。“蛙声”乃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规定的背景又是“山泉”,只能借“山泉”来表现“蛙声十里”,就更难乎其难了。几天以后,老舍收到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国画。但见白石老人没有着意去画那些鼓腮噪鸣的青蛙,而是作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之中飞泻而出,水中夹着几只活蹦乱跳、极富生命力的蝌蚪;高处则是一抹远山。这山涧、乱石、急流、蝌蚪、远山浑然一体,使人隐隐如闻十里蛙声。老舍一看之下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6.
程默 《教育文汇》2012,(7):60-60
我是听着蛙声长大的。在我童年的印象中,蛙声是乡村夏天最富于季节性的一种天籁之声。  相似文献   

7.
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一派草色入眼,我们听到一片蛙声入耳;从"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丝竹之乐,享受到季节的欢快;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中,我们意会了那欢快的歌唱,幸福的喜悦,在诗词里聆听蛙鸣,让人好不动情。  相似文献   

8.
蛙声     
陶静宜 《新读写》2011,(4):33-33
我的童年是在长兴岛度过的。每当夏夜,蛙声四起打破了夜的静谧,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坐在老树下,边听着蛙声边吃着可口的西瓜,一种愉悦感就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雨天的怀想     
生命中的第十七个梅雨季节如期而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是关于梅雨季节的。可是,我家附近是没有蛙声的,但只要有雨我就十分快乐了。为什么我会如  相似文献   

10.
我听到潺潺的溪水在这画中,我听到清脆的蛙鸣在这画中,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大约是三尺加长不到点的大小,画中只有寥寥几块山石和六条摆着尾巴的小蝌蚪,却让观者自然联想到了在青蛙繁衍生息的季节里,山涧中呱呱的叫声连片,蛙声如鼓,响彻了十里山泉。  相似文献   

11.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相似文献   

12.
1952年的一天,作家老舍登门拜访年已92岁的画家齐白石。一见面,老舍就出了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课目,请齐白石画一幅画。“蛙声十里”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引起观众的听觉感受,这的确是一个难题。数月后,齐白石画成了,老舍急不可耐地展开一看,立即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原来,白石老人并没有去画那些鼓腮鸣叫的青蛙,画的是山涧乱石中泻出一片急流,有几只蝌蚪在戏水,高处画了几笔远山。这乱石、急流、蝌蚪、远山,水乳交融,十分和谐,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画题的意境。虽然画面上看不见一只青蛙,但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老舍考齐白…  相似文献   

13.
赏夏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陆游的一首《初夏绝句》,太平盛世的夏天就轰轰烈烈地来了。唐朝的贾奔更有气势:“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相似文献   

14.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画面极具想象力,不见青蛙,却闻蛙声,用几只畅游的蝌蚪表现蛙声,其特殊的联想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动静结合,实乃绝妙的构思。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蛙声十里出山泉》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是我国杰出的国画大师。一次,作家老舍请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画。“蛙声”乃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规定的背景又是“山泉”,只能借“山泉”来表现“蛙声十里”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白石老人没有着意去画那些鼓腮噪鸣的青蛙,而是作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之中飞泻而出,内中夹着几个活蹦乱跳、极富生命力的蝌蚪;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0,(6):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们到康寨采访,正是刺梨花开的时节,山路边、田坎上盛开着一莲蓬淡红色的刺梨花,在阳光下显得那样清新美丽。一阵风吹来,夹带着淡淡的清香。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时候,刺梨果就会由青变黄,成熟之后,布依同胞就采摘、加工、酿制成甘淳可口的刺梨糯米酒。  相似文献   

18.
蛙声流萤     
乡村的夏夜,听不见蛙声看不见流萤就索然无味。蛙娃快长大了吧,幼萤也快出丛了吧!  相似文献   

19.
倾听蛙鼓     
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之际,我偏好一人踽踽独行,让心灵漫步黑夜,让灵魂畅游太空。当夜幕降临、蛙鼓虫鸣之际,我更钟爱静坐窗前,闭目倾听那时起时落、颇似朗诵的“抑扬顿挫”之声——蛙鼓。然后让这种音响轻轻地萦绕心怀,与脉搏共振,与心跳同舞,慢慢地又流淌成我笔下的白纸黑字。蛙,一种孱弱的生灵,而蛙声却是一道清越的音符。倾听蛙声,让心灵更为澄澈,让胸境由此平和,让眼眸因此深沉,让思想自此开阔。追名逐利、世故庸俗者不屑听蛙声;勾心斗角、城府深沉者无缘听蛙声。只有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处世准则的人才会欣赏蛙声、倾听蛙声、品味…  相似文献   

20.
记忆伞     
雨天长,灰云厚三十六根伞骨只一收就收进一把记忆里去了不知在哪扇门的背后只要我还能够找到小时候的那一把就能把四川的四月撑开春雨就伞边滴下来蛙声就从水田里布谷鸟声就从远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