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语成语包括“汉式成语”与“和式成语”两种,辞书一般归入“连语”中。汉式成语可分为从中国照搬过来的汉语成语和日本固有的汉式成语两大类型,深入研究其语源语义、造语特征、日语读法等问题,对于日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语惯用句是日本民族生活经验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它在深受汉语成语、谚语影响的同时,又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文中通过日语惯用句与汉语成语、谚语的比较,论述日语惯用句中体现的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对日本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还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包括不少汉语成语谚语。但这些成语谚语在日语里并不是以汉字形式出现,而是被日本人译成了日语,以日语的形式表达。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出处和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法,对汉语四字成语是如何被改造为日语、融入日语体系的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过程所产生的词形变化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对于每一种类型均结合具体词例,通过汉日对比的形式对词形、词义的异同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对例词进行文献考证。另外,本文试图从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的视角对日本文化之特征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贾凤伦 《考试周刊》2010,(35):35-36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也包括汉语成语、谚语。日语吸收和借用汉语成语、谚语的形式很多,有直接借用的,也有翻译成日语的。直接借用就是书写形式和意义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本文就这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和用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文化、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容受.早期汉语传入日本,在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对日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进入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日语借词”作为载体将近代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传入到中国.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出现的“日语借词”则对近代汉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燕 《考试周刊》2011,(65):117-119
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文化渊源,这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日本语言与社会文化。但是由于双方化发展属于相对独立的不同支流.使很多中国人在理解日本言文化时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觉,使日语学习者及翻译在应对相关的翻译时造成不必要的错误理解。本文对日语有关贼的惯用语和成语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而探讨其中的有关两国文化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力求从文化的更层面去考察日语中相关惯用语和成语中有词汇的内涵.揭出一些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日本在隋唐时期交流广泛,汉语和日语也就有着很深的关系。日语文字中的汉字大多数是从中国引进的文字,少数由日本创造,在对汉字的理解上是有些许差异的。汉语“给”在日译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也”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的明治维新过程中,率先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社会、政治相关的名词翻译成“和制汉语”。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已经被翻译成“和制汉语”的汉字词汇借用到汉语中,这便是近代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起点,其中大多数词语也被沿用至今。20世纪后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这期间也陆续有日语词汇被借用或音译为中文。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媒体发展,日本流行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由于日语中部分词汇比当代汉语中的词汇更加简洁、准确的表达,这些词汇也就被年轻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流用至汉语中,其中包括直接原样借用日本汉字词并保留其词义的“借形词”;通过音译形式转换为汉语但保留原本词义的“借音词”;亦有通过借音或借形等形式融入至汉语,也有词义与日语原词有些许出入的“变义词”,以及参考日语原词使用的汉字或假名,对其加以改变而来的“变形词”等。当代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这些日语词汇的现象颇为常见,这些新词对汉语可能造成的正面及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我们在积极引进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对于这些新词汇的使用也需要适当管制,确保规范使用,以减少对未成年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语语言文化受中国的影响较大。现代日语中有很多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语,四字熟语中大部分是从中文成语中引进过来的,但意义却不一定和中文相同,日语赋予了这些成语新的含义。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时不但要注意区分这些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思不同的熟语,更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和领悟日本语言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翻译中要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惯用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惯用语的基本特征,对比中日惯用语的形意关系,尽可能选择一种最恰当的翻译方式把惯用语所体现的语言魅力以及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译者在惯用语的翻译中要把握异化与归化的尺度,能异化时尽量异化。不能异化时则应归化。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文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多用动态的表达方式,而日语则惯用静态表达。本文从自动词表达、被动表达、名词句表达和习惯用语中的静态表达四个方面,通过与汉语对比来说明日语的静态表达特征,意图从语言载体的表征揭示其深层次的语言心理,发掘日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汉语军事题材熟语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军事文化历史,是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军事文化信息。军事题材熟语的产生是语言使用习俗化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继承下来的集体性语言规约、语言传统和语言定式。  相似文献   

16.
李曼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28-229
惯用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泛使用,是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一直以来日语教学中惯用语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惯用语中占比最大的是身体词惯用语,且使用频率很高。文章以"目"类惯用语为例,探讨惯用语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日语惯用语的语义和语义扩展模式,结合与汉语惯用语语义扩展的对比,提示一些惯用语教学思路,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惯用语。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语言都有特定的"文化负载词"反映文化观念和事物,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也不例外,它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英美民族的海洋商业文化与汉民族的大陆农耕文化表现出各自种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个性,最终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习语中来。对于英语饮食习语汉译的探讨,应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其耦合与差异,从而推动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通俗、诙谐、风趣特点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采用巧妙的手法表达抽象的艺术语言。日语中没有歇后语,但是日语中有一种类似于“双关语”的文字游戏叫做[语吕合れせ],[语吕合れせJ在中文里译为“合辙押韵”,利用成语、谚语、俚语、俗语等发音的类同让人联想起与原词不同的含义,由此创造出幽默的感觉。通过对比分析来看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更好理解中日语言的差异以帮助日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英汉民族由于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也相差甚远。文章试图在阐明英汉习语差异的前提下,提出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