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批评理论看来,形式构成作品的意义。奥康纳在短篇小说创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她应用的都是普通、近乎传统的叙事框架,不刻意追求新颖的形式。特别是她通过精湛而独到的细节描写,让故事发展得很自然,死亡和暴力都来得突然,但是又都在前面埋下伏笔,有迹可循,发人深省。因此,细读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对暴力和死亡的特别另类的描述,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奥康纳所传达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南方地域性天主教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见长,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30多个脍炙人口短篇小说。在她的短篇小说中奥康纳以辛辣、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群像。奥康纳笔下的知识分子完全颠覆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几乎都表现出性格乖戾、傲慢自大、愤世嫉俗、懦弱无能等特征。通过分析奥康纳对知识分子的刻画反映出奥康纳对现代知识分子的碌碌无为和虚无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丽.奥康纳是美国南方女作家。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的作品充满了宗教主题。短篇小说是她最好的作品。在短篇小说《启示》中,奥康纳涉及了人的内心的骄傲——基督教认为它是罪的一种。女主人公特平太太是一个勤劳、受人尊敬的、虔诚的基督徒,她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本文主要运用新批评主义的方法,从以下角度对特平太太的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她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感受;她表面彬彬有礼的言论伴随着内心丑恶不堪的独白;她鄙视穷人、歧视黑人。这篇小说试图表达这一宗教主题:一个骄傲自满的人是有罪的(在上帝眼中),必须改过自新,才能获得上帝的恩典进入天堂,即人只有自知卑微有罪,并祈求上帝宽恕,才能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4.
空间批评中对于地方之物的强调为解读美国南方作家奥康纳笔下的空间之物开辟了新的批评路径.本文从《天竺葵》《火车》两部短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入手,探讨奥康纳如何借助物理空间的巧妙安排塑造处于20世纪上半叶转型期南方人漂泊无根的现代主体身份,进而透视奥康纳在传达现代性悖论经验时的创作美学.两部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奥康纳对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雷·奥康纳面对死亡的情感宣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特有的生花妙笔创作了一系列情节生动、怪诞,常以暴力和死亡结尾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就是她的代表作,评论家们对此评论:她在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文本中的情节和意象是其宿命论的外在表现。事实上,由绝症所造成的内心痛苦和绝望,使她对现实的病态与卑俗以及生命的意义有着特殊的敏感,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其面对死亡的一种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6.
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是奥康纳最受推崇的短篇小说之一,自发表以来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作品暴力救赎的宗教主题、荒诞的艺术特色已成为评论家的热点话题。而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种族和文化优越感,"另类"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以及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对话"的失衡却被人们忽视。论文以后殖民批评理论为指导,深入文本,分析人物,从而挖掘该作品所折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邦在《德西蕾的孩子》中借用圣经中上帝与撒旦冲突的神话原型人物形象,将美国南方白人与黑人分为宗教意义上的两大敌对阵营,传达出她宗教外衣下的褒奖白人、贬低黑人的种族主义立场,可以说该短篇小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为奴隶制辩护的种族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天主教作家,奥康纳深受圣经文学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援引了大量圣经文学资源。在长篇小说《智血》中,奥康纳将圣经文学中的U形叙事结构,血、光、石头、路等意象以及罪恶与救赎的主题巧妙而完美地融入作品中。主人公黑兹尔的罪与赎之路也因此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天主教作家之一。她试图在每一部作品中传递她的宗教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故事中的人物总是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所击中,这展示了奥康纳非理性的一面。而这些人物中最常被攻击的是知识分子,他们总是被描写得傲慢又无知。奥康纳频繁使用暴力以及她对待知识分子的敌对态度都表现了她反智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女性和女性文化一直是东西方文学作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起,女性就被视作男性的附属品,很难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尊重与待遇。因此,女性作家渴望通过文学作品唤醒人们对女性地位的正确认识。《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一部由美籍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创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女性和女性文化的作品,性别与文化是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双重寓言。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其作品绝少有赞美与歌颂,大多数都充斥的是暴力死亡,常以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结尾.在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奥康纳巧妙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原型及宗教伦理观融入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现通过《好人难寻》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情结与怪诞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探析其隐喻和象征意象,以揭示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奥康纳作品中的喜剧性一直是读者和评论家争论的焦点,也是理解其作品的一个关键点。《善良的乡下人》作为奥康纳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带有奥康纳独特的讽刺性的喜剧风格,而这种喜剧性又是与她的基督教信仰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原型批评理论创始人弗莱的圣经U型叙事结构为理论依据,选取了美国短篇小说名家欧·亨利的三部作品《提线木偶》、《警察与赞美诗》、《双料骗子》进行文本分析,从而印证圣经叙事结构对欧·亨利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朴素的人文关怀及基督教徒的自我救赎情结。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当代文学中很特殊也很富有魅力的一位女作家,她被誉为"圣经地带的灵魂写手"和"地方天主教作家"。她的小说中经常会有一些怪诞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将女性描写的或艳丽多姿、或勤劳伟大,她的小说中女性常常是以一种怪诞的形象出现。本文拟从奥康纳的创作时代背景、奥康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意识三方面,来阐释奥康纳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读者角度出发,以作者和作品为依托,对弗兰纳里·奥康纳本人及其短篇小说《启示》进行了解读。通过将作品视为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对象,并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阐释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向,最终揭示作品中隐藏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正>裘山山是一位从事创作近四十年的作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问世,长篇小说、长篇纪实、中短篇小说、散文等,数量颇大,质量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先后数次获得全国和全军文学奖。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又以中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自1984年起,她已发表了一百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不算多,但却自成气候。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她的中短篇小说的选载率相当高,差不多占百分之八十的比例。比如最近五年她发表的十八个中短篇小说,被选载了三十余次(多部作品同时被多家选刊选载)。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的创作状态。裘山山还七次获得了由读者投票评选的"小说月报百花奖",这在作家中也不多见。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她的中短篇小说六次获奖,四次进入各种文学排行榜。但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关于裘山山创作的评论很少,似乎她一  相似文献   

18.
张春铭 《云南教育》2013,(24):38-41
导读:爱丽丝·门罗成为第13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瑞典学院评价她的作品为“清晰而具有心理上的高度真实,说故事的方式亦精雕细磨”。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著地写作短篇小说,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当代的契诃夫。  相似文献   

19.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奥康纳的长篇作品和短篇作品通常被认为分剐采用不同的戏剧性意象来表现作者的宗教精神。在她的长篇小说《智血》中人物与上帝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主人公与上帝的积极抗争关系,一种是其他人物与上帝的消极关系,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共存于作者依靠宗教救赎人类灵魂的价值追求之中的。这两种意向的同时存在使现实的怪诞和信仰的终极意义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