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积极互动,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精彩往往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是相对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积极互动,课堂中充满了对师生智慧的挑战,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从接触、认识新课改至今已两年多,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对"动态生成"理念有所理解。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既有课前预设的一面,也有课中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缘自于生成。  相似文献   

4.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既有课前预设的一面,也有课中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缘自于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黄进引 《广西教育》2005,(9A):34-34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淡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  相似文献   

6.
叶艺红 《陕西教育》2004,(11):26-26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这课的第一课时为例,谈谈看法。在听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就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源自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不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不断创造出极好的教育时机,"非预设生成"也随之不可避免地产生。在课堂上,"非预设生成"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了适宜的非预设生成的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使教学别有一番精彩。  相似文献   

10.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吴永军 《早期教育》2005,(4):i003-i003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课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生成。案例:《穷人》第一自然段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不够准确的原因吗?(有几名同学举起了手)生:渔家的小屋里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而且是师生间生命的对话。本案例中,师生间不同的思想碰撞.促进了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因对话而精彩,教学因对话走向了生成,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显示出生命的律动。生7的“我又想到了一种解法”,这可不在教的预设之中,这是师生、生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其问,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欣赏,“真会想办法、好办法、谁来评价”等话语,  相似文献   

17.
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18.
何瑜 《考试周刊》2011,(93):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师生活动的指南针,要做足预设就必须做到:预设目标,有的放矢;板块设计,弹性预设;预设生成,抓住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过程中,具有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的学生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促进有效生成,主要做法是:拉近距离,心灵互动;学会倾听,点拨生成。另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发展教学机智,促进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2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有和他一样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