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景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景现文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它的多元化需求,全球化发展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国景观艺术需要继承发扬古老的传统,探索和开拓更多的景观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付海菊  汤李娜 《科教文汇》2010,(11):155-155,158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深厚。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成功结合的例子——200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标志。从实践的观点以独特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使传统文化与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之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深厚。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成功结合的例子——200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标志。从实践的观点以独特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使传统文化与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之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由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韩非子所创立的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法治理论体系,两千多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文化。将韩非子法家思想的精华充分挖掘出来,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借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艺术源泉,从设计形式到设计精神,传统文化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柯娟 《世界发明》2007,(3):62-63
人物名片:田德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曾任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副院长。3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设计,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设计完成的工程项目有:国家气象局科技大厦;延庆会展中心等。在建筑节能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工作。目前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为行业的广大设计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7.
张鑫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220-222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特有的时代烙印,而数字化时代为艺术和科学的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而在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文化,正是设计艺术与特有文化的结晶,以数字化产品的形式传达着艺术语言、思想、理念、情感,以及民族文化、时代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设计文化有自己的内涵、特征,人为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它的魅力所在,稳定性和多样性又让它异彩纷呈,设计文化不仅是我们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设计文化的构建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吕锦镯 《科协论坛》2008,(4):107-107
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再创新,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演绎、拓展传统文化元素,继承并发展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出真正属于本民族又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是现今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传统、道德、法律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是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进程中,在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对我国的包装设计的冲击下,如何从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传统性,将其传统的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以寻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0.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相结合,已成为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而被称为"国剧"并成为时尚的中国京剧中的脸谱与作为现代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内容和题材。在对传统京剧脸谱图形与构成方法进行创编再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西方现代构成设计抱着去粗取精、兼收并蓄的态度,同时吸收利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结合西方现代设计中优秀的积极的元素,这样做既可以使新的艺术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又富有新的时代精神,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艺术感受与新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1.
李志 《科协论坛》2008,(4):117-118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经20多年的时间,日益发展成熟,实现了中国设计与国际设计界的交流和对接,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也经历了对外来物品的狂热崇拜阶段开始向传统文化和本土文明寻根,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也极大地启发了设计师和国民对本国文化的再认知,传统将是中国当代设计考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刘腾 《科教文汇》2008,(30):263-263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她的背后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积淀。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口号声中,吉祥图案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本文主要围绕吉祥图案来探讨其魅力亮点以及她对现代设计的价值,希望可以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05,(1):48-49
北京元洲装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家居行业的著名品牌。以富于现代气息的设计理念.包含时尚风格的家居文化.以及高水准的施工质量而闻名。“因为专业,所以领先”、“因为环保.所以健康”是它一直贯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材质之美——论竹材在设计中的人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贞 《科教文汇》2007,(1):206-207
竹子是我们常见的造材之一,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用竹子作为材料,做各种各样的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竹子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是它的价格低廉,更主要的是它是自然环保型的材料。当今的社会,我们提倡材料的环保、再利用、不污染环境,而竹子恰恰具有所有这些特点。因此,我们要运用新的技术,加上设计师们精心的设计,把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设计和传统的材料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能起到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精神的作用,还可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具独特风格。因此,本文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姬晖 《科教文汇》2010,(25):138-139
日本的设计在伴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趋势,并且这种设计发展一直依托其传统性和民族性。但这种依托并不简单是对传统图案、元素和现代潮流的组合,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并给予了现代化的文化创新,从而走出了日本独特的设计风格。本文主要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未来、方向,并分析了日本平面设计和中国平面设计的差异性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传统玩具的种类、特征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玩具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对比分析了中国传统玩具与洋玩具、新玩具设计特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化语境下寓文化内涵于玩具形态、依据现代孩子的认知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设计、为传统玩具注入科技含量、改变传统玩具的造型和材质、对传统玩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摆脱传统玩具简陋单一的面貌,创立中国传统玩具的新品牌等未来中国传统玩具再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静 《科技与管理》2011,13(4):93-95
传统文化元素是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并且是民族所特有文化图像、符号,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因此,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深入阐明传统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及现代企业形象设计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舒婷 《科教文汇》2021,(11):180-181
民宿,不同于标准化酒店,是以当地文化风格、家具产品为载体打造的个性化生活场所,目前在市场上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促使设计师在设计民宿时更多地考虑实用性和体验感。客家文化是中国漫长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珍贵文化,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之中,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弘扬客家文化,又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将浅析客家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运用,并以室内家具设计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霞 《科教文汇》2008,(5):172-173
设计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前沿学科,设计艺术的创新将带动全社会、全世界的时尚潮流。而它更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完成,并体现着当时当地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精神风习和心理结构,反映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及审美观念,这种文化精神在关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包装、影视乃至于广告等设计艺术过程中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回首设计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现代设计的西化风头越演越烈,在这般凶猛的西化设计思想的冲击下,中国的设计精神和艺术风格正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结果,在这种一切讲求中国特色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如何来谈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国特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