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学制改革,新式学堂风起云涌,课程设置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历史教科书的出现。民营出版机构的大量产生,为历史教科书走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缘于经营教科书有利可图,同时各派政治势力也需要借助历史教科书这种形式来宣传政治主张,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驱动下,清季迎来了历史教科书出版的高峰,数量可观,门类齐全,形式丰富。历史教科书在晚清文化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史学史研究不应忽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晚清的文化传播呈现出两种不同模式。精英化的文化传播模式极力展现有关国家民族的政治理念等宏大叙述,体现出传播主体精英化的身份特征和价值立场,在特定时期有其历史意义,也有自身缺陷。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模式突出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体验,体现了晚清民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有着精英文化传播模式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译历史教科书在晚清的出现,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学术现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其真正在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普及,是在晚清新式学堂纷纷使用汉译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学蓝本开始。而这一阶段,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书院改制这三个教育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4.
自历史学科在晚清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门独立的课程以后,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民国时期便日新月异,而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教科书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趋于多元。章节体、大小字、前言与课后习题,以及史料与图表等的普遍运用,奠定了我国现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形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晚清新式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是中西文明不断融合下学术分科和学制变革的产物,经历了由译介到自编、由学习欧美到学习日本的转变过程.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构建一般民众普遍历史观、世界观和民族观的重任,而新史学以先进的史学理念掌控了国民历史知识的重构权,将以进化史观为理论指导、重视历史解释、强调史学致用、关注民史、反映人类社会全貌和重视史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等观念贯彻到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中.此外,新史学试图通过增强历史文化认同来激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张,也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中得到充分体现,直接影响了这一特殊历史载体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6.
沙滩文化是清代中后期出现在黔北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学术界主要是将之作为一种经学形态加以探讨.事实上,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为代表,沙滩文化中程朱理学的精神在人生信仰、道统意识、学术传播和躬行实践、诗文创作等方面都有表现.总体来看,程朱理学与沙滩文化结缘从属于晚清汉宋合流的区域性思潮,是其在晚清贵州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新左派学生运动与反主流文化运动没有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被淡化了。在对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叙述中,它们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即从属于对其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中,如黑人民权运动与其他少数族裔和群体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民主改革和整个美国社会的反战抗议活动等的叙述中。美国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记忆工具,采取这样的叙述模式,不仅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最新发展,同时还折射出当代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教科书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民国时期,伴随民族危机不断深重,救国救亡观念日益苏醒,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历史教学要担当起培养学生爱国心、民族自豪感的重任。为促成历史教育发挥功用,时人曾对历史教科书展开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晚清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研究文献,借助SPSS软件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呈现晚清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的特点及内在原因,也为现今开展历史教科书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科书处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交汇点上,是历史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历史教育研究和相关学科交融的核心话题,对历史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科书研究的基础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历史知识及其表达方式,它既反映国家事权的要求、学术界对历史教科书的定位,也反映历史教育实践的需求.其中,历史知识的选取、表述,以及它所呈现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社会既有的发展秩序,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变革。由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原因,晚清的文化变革较为缓慢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晚清文化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晚清高等教育的演进。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治与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政治与文化。桑咸之先生在这本书的《导言》的开篇,就说明了这一点。“清朝,盛世终于乾嘉,晚期始于道成。晚清,概约地说,是1821-1911年,与近代中国1840-1919年大体重合。”笔者系20世纪60年代初生人,小时候学习历史的时候,重点是学中国近代史,头脑中尽是晚清政治腐败、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的景象,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作为学校组织化了的合法知识体系、传播知识的重要栽体,在近现代改造社会文化、塑造新型国民、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社会转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教科书的学理性研究却长期处于缺场的状态。《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教科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推动我国教科书事业的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兴办学堂面临新式教科书缺乏,为新小说介入教科书提供了契机.新小说理论家对小说教育的鼓吹以及作家有意识地撰译小说为教科之助,使小说辅助教育成为现实.小说履行教科书职能是新小说开智觉民宗旨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柯卓香先生的画册赏析入手,从中抽取出的长征路经遵义时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及毛泽东的有关诗词所构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和有清一百多年间由郑、莫、黎为代表的黔北文化在画册中的生动画面,评述柯先生在这两种文化交汇的黔北几十年的生活、感受并饱含深情地,富有创意的表现,来探讨文化与作者、文化与绘画、文化与历史的种种连带,伴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部晚清思想史,也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而闽都文化在晚清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林则徐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于晚清思想开放的启动有引领之功;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成了晚清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严复系统地介绍进化论,为晚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除林则徐、徐继畲和严复外,还有许多福州人、或虽籍贯不是福州但长期在福州工作(或为官或经商)和生活、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人,也为晚清思想或社会的开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闽台中医药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然而,进入近代晚清时期,历史环境的改变影响了两地的中医药文化根基,因此闽台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互动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进而逐渐改变了传统形成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的缺失症,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通病。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什么?民族精神是什么?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成了天方夜谭。历史教育肩负着国家认同、国民素质的培养任务,在历史教育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我国历史教育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产生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自我认同?笔者在此仅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角度出发,谈一点个人浅见,希冀对教科书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文化滋生出了丰富的内涵。从历史和文化视角探索黄河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所焕发出的时代价值,有利于继承、发扬黄河文化,同时为其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层挖掘黄河文化、建设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平台、进行制度建设保障文化传播体系,以及利用融媒体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话语,能更好地“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声音”,有效提升黄河文化的价值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晚清经济立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经济立法的首次实践,是中国近代法律变迁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晚清经济立法的历史动因及其晚清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历史考察,并剖析其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为我们今天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学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特点以及"教本"与"学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同时结合海外尤其是台港地区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实践,分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到"学本"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