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萱 《职大学报》2011,(2):1-3,52
在当代女性小说文本中,有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较为常见却又特殊,她不是对人物的简单描写刻画,而是通过女性人物与其"梦幻"镜像之间的对比、映照来凸显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内在矛盾和精神成长。在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梦幻"镜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学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方朔故事是汉魏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沿着历史的轨迹敷演逐渐向小说方向偏离,人物较现实,但故事逐渐有了怪异色彩。2、故事和人物都脱离历史轨迹,东方朔被仙化,故事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是东方朔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3、将东方朔与佛家事相连,又成为宣扬佛法的铺垫。然而汉魏六朝以后的小说涉及到东方朔的极少,汉魏六朝小说中塑造的神通广大的东方朔也未被后来的道教吸收为道教人物,其形象在后来的小说中逐渐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3.
1921年1月鲁迅以一年前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名的小说《故乡》。探究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闰土的巨变及其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个典型形象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妇女形象虽屈指可数,篇幅不多,但她们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的衬托,梁山的英雄们将失色不少。虽然这些妇女形象不是作者要着力描写的,但她们的存在对于整部小说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江奈生.斯威夫特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其写作特点以讽刺手法的大量熟练运用而闻名。但在其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运用得较出色的写作手法还有对比。通过对比,作品完成了人物自身性格之间的转换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角色替换。  相似文献   

7.
人物塑造是小说的中心任务之一。在《花季雨季》中,作者通过众多人物成功塑造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一群张扬个性、充满活力、心灵纯净、性格多变、做事成熟的特有的中学生形象,展示了深圳特区人们的经济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8.
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是以1927年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为背景的政治性题材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之一"京"的形象解读,探讨《人的命运》中人物塑造的特点,能够展示马尔罗通过此著作向读者们展现的一个男性的世界,里面有爱、有恨、有死亡、有孤独。  相似文献   

9.
小说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描摹人物外部的或内心的动作,只有精心选择词语,构成鲜明生动的写照,才能塑造好典型形象,有效地揭示生活的本质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动词最富于形象性和生动性,往往能着一字而神情毕肖。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一位讲理学的老先生——鲁四老爷的形象。这是一个十分反动而守旧的人物,是封建复古势力所崇尚的“理学家”,对这样的人物进行解剖,无疑有着深刻的含义,因此鲁迅在文章开头的第一自然段,就把这个人物抬出来示众:  相似文献   

11.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以小说家之生花妙笔,对大儒朱熹诟病台州唐仲友巧妙演绎。小说以形象生动之语言,塑造了芳华绝代、文采斐然、一身正气的侠女严蕊的形象,并通过严蕊生平际遇,揭开笼罩在宋儒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朱熹身上的神秘面纱,其虚伪凶残与严蕊的侠肝义胆形成了鲜明对照,由此也曲折表明了作者人物设置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叙事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叙事视角备受广大专家、研究者的关注.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形象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促进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全知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式人物视角等三个叙事视角类型,揭示叙事视角在人物塑造、主题渲染、情感表达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够为叙事视角研究工作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哀和痛苦,是通过对男性进行描写侧面表现出来的,没有对男性心理世界的描写,就体现不出女性生存悲凉的主题。哈代和张爱玲同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作家,在小说中对男性形象做了很多的描述,以更好地树立女性形象。本文对比分析了哈代和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折射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对男性的观点及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文学人物评价的影响的角度来解读张恨水《大江东去》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这个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澄清小说中女主人公薛冰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倾向是文学作品重要的艺术手段,特别是小说,在艺术上是否成功,首先要看人物塑造的是否典型,人物的形象是否鲜明.一部好的小说,他的人物是活在读者的心中的,有时人们可能忘记了作者,但书中活生生的人物却使人难以忘怀.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生命.小说《子夜》人物塑造是成功的,表现了茅盾惊人的艺术才能.《子夜》一共有九十多个人物,组成了复杂的人物画廊,三十年代初那个病态社会中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作品中几乎都有他们的典型代表.在《子夜》中,有官僚买办、有民族资本家、有他们的经纪人;有地主、有封建遗老阔少;有工人、农民和他们的领袖人物;还有工贼把头、律师、诗人、教授、大学生,有投机的政客,失意的军人,还有一帮小姐太太以及交际花、暗娼等等,这些人物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复杂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16.
林斤澜毕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发表于新时期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被称为"怪味小说"。《矮凳桥风情》的创作扎根于民间,以民间价值立场叙写普通人的命运遭际。林斤澜将温州文化中保留的原型形象与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相结合,以通俗典雅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相结合,做出了小说语言回归母语的努力。地域色彩浓厚的形象与原始而别致的小说语言,促成了作品充满文化意蕴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7.
《塞莱斯蒂娜》是西班牙由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液时期产生的一部优秀作用。它采用了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对话体小说写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介于小说和戏剧之间的过渡性的文学体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特别是塞莱斯蒂娜尤为成功,在建构人物体系时,采用了艺术对照的手法。  相似文献   

18.
孟醒  卢婷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0-102
明清小说中有不少徽商的形象,通过小说和史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百折不挠和左右逢源是其两种形象原型,正好印证了戴尔·卡耐基的成功理论,成为现代成功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鲁迅笔下《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中的三个疯人形象是真的疯人,他们绝不是清醒的正常人,也不是假扮或别人栽赖的疯人,这应当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但我们不应当把鲁迅小说中的"疯人族"恣意地扩大,这并不符合鲁迅小说的实际。此外,鲁迅研究界存在对鲁迅小说主题与人物的无端拨高、美化乃至神化的明显偏颇。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朽的小说大典,它的故事情节千变万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书中诸多人物已成典范,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已行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其中以关羽人物形象为著。历史上关羽是一位"忠义"、"勇猛"却又骄傲自负的将领,罗贯中抓住这一人物特征,运用艺术的构造和渲染,通过虚构故事情节,突出关羽的"忠义"品质和"才华过人",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结合《三国志》著作,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忠义观,并深入探索此等观念形成原因,将真实还原历史,艺术奉献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