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9月9日,是新民晚报创刊70周年的日子。作为大陆上历史最长的报纸,其巨大的成就有目共睹。新民晚报的经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其影响广泛而深刻。这个经验自然包含多方面内容,而新民晚报的社长赵超构的办报思想,则是这个经验的多方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赵超构办报思想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在新闻界真正全面了解它的人并不是很多。好在六卷本《赵超构文集》和《探索──新民晚报研究文集》,《新民报一新民晚报史略》三套著作,可以充分反映出赵超构办报思想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赵超构办报思想在我国新闻界有着…  相似文献   

2.
赵超构同志逝世后,新闻界资深人士指出,赵超构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是一笔宝贵财富,应当加以系统研究,以便后人继承发扬。目前,以新民晚报社为中心,正在着手这一工作。现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和其他资深新闻工作者的一组笔谈文章,以期对赵超构的研究工作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赵超构(笔名林放)同志因病不幸于1992年2月12日晚10时12分与世长辞后,上海新闻界、北京老报人先后于2月26日和3月8日在沪、京两地举行了赵超构同志追思会,参加追思活动的有京沪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老报人以及赵超构同志生前的知友。赵超构同志的长子赵东戡也参加了追思会。本刊编辑部也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会后约请新民晚报新闻研究室整理出京沪两地部分同志的发言,和新民晚报社在追思会上发的赵超构同志生平事略方面的资料。限于篇幅,本刊发表时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12日,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原新民晚报社社长赵超构先生逝世16周年纪念日。据文字记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毛泽东同志接见、约见赵超构先生(或单独或多人)不下六七次,赵超构与毛泽东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在当代新闻工作者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5.
据《新民晚报》载:5月16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专程赶到《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的寓所赠送花篮,祝贺八十华诞;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也专门打电话祝愿赵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继续作出贡献。赵超构几十年来追求真理,与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用自己的笔为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停地工作,深受新闻界同行的敬佩。他在17日上午对《新民晚报》同仁说:‘我今年80岁,我的一生一半生活在旧社会,一半  相似文献   

6.
这副挽联,是赵超构同志病逝后《新民晚报》全体职工敬挽给他的。它真实地再现了赵超构同志60年的新闻生涯和办报业绩,充分表达了全体新民报人对自己老社长的追思和崇敬之情。是的,作为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赵超构同志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称得上是我国现代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报人。特别是他34岁时随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采写的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传诵久远,影响深广,被认为是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是的,作为著名的评论家和杂文家,赵超构同  相似文献   

7.
新民晚报报刊系列化的探索高东恽甫铭复刊后的新民晚报,不过是一张4开6版的小型晚报。经过以赵超构、束纫秋、丁法章为代表的几代晚报领导同志和全体新民报人的跋涉和开拓,到了90年代中叶,新民晚报的报业规模、办报水平及社会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近几年的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8.
文坛老将进政坛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喻为一首乐曲的话,那么,新民晚报编委、副刊部主任吴承惠从没想到在他的这一生中还会出现如此华采的乐段——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审查、讨论、表决。在上海新闻界,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光荣身份,曾长期由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保持过“五连冠”的纪录——接连当选过五届(近年则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上海市记协副主席)。赵超构是吴承惠深为敬重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全国晚报工件经验交流会于8月17日至2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全国记协副主席、新民晚报社社长赵超构就本刊记者提出的如何办晚报的若干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0.
一目 《出版参考》2008,(12):M0002-M0002
赵超构,浙江瑞安人。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曾任南京《朝报》主笔、重庆《新民报》副总主笔。后参与创办上海《新民报》并任副总主笔兼总编辑。建国后历任《新民报》总主笔,新民晚报社社长、总编辑等,以“林放”笔名撰写《随笔》、《未晚谈》等专栏。著有长篇通讯《延安一月》,杂文集《世象杂谈》及《赵超构文集》(六卷)等。  相似文献   

11.
赵超构从1934年3月踏进南京朝报、1938年7月加入重庆新民报,直到1992年2月永别新民晚报,平民化思想像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他的整个新闻事业.新闻界称他的评论和杂文具有高度的平民性,是一位平民评论家、平民代言人.我们认为对赵超构平民化作风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与孕育他成长的温州文化是分不开的.赵超构从1910年到1928年,整个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家乡——浙江温州境内度过的,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受,会对其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在赵超构成长经历中,影响他人生观形成的温州文化,大致包含山区文化、刘基文化、东瓯布衣、永嘉学派等四个方面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沙哥     
追随赵超老四十余年的前新民晚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张林岚撰《沙哥》一文,送别赵超老。  相似文献   

13.
赵超构是全国知名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以评论和杂文特长,赢得读者赞誉,被誉为“名噪文坛的杂文巨擘”。夏衍同志说:赵超构是继承鲁迅杂文光辉传统的一员宿将, 赵超构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学经济,1935年毕业,到南京《朝报》做编辑工作。在《朝报》工作三年,1938年又到重庆《新民报》当主笔。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办晚报,先后担任过主笔、记者、总编辑、社长之职,是我国新闻界最早办晚报的老前辈。早年在《新民报》副刊写短论,就用“沙”的笔名。解放后是上海《新民晚报》社社长。这家报纸有个“未晚谈”专栏,专登林放(赵超构的笔名)写的短小犀利,笔锋峭枝。别具一格的杂文,深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2005,(11):39-39
赵超构(1910-1992),笔名林放。浙江瑞安人。1931年进入上海中国公学就读。1934年经人介绍到南京《朝报》任编辑,踏上了新闻事业之路。解放后赵超构主要在上海的《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顾问。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5.
赵超构是上海新民晚报社长,也是许多读者所熟悉的用林放笔名发表专栏文章的作家。在他来四川参观访问期间,我就如何办好言论专栏问题请教了这位年逾七旬的新闻界前辈。他高兴地跟我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说专栏作家     
杰出报人赵超构辞世后,引起新闻界一片痛悼声,自发自觉的思念文字之多,是从前少见的。在新民晚报上,有一篇吴祖光先生的文章,写得极有见地。吴祖光先生思绪纷繁,其中说,赵超构写了许多优秀篇章,为什么很少有人称他为作家,在几部极其权威性的文学家辞典中,也没有他的名字。吴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久悬未获解决,即专栏作家的地位问题,或叫做正名问题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17.
赵超构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的评论家、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参与上海《新民报.晚刊》的创刊工作,并先后担任新民报社总管理处副总主笔、总主笔兼上海《新民报.晚刊》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社长。在《新民晚报》工作期间,提出了新闻改革的许多创见,助推《新民晚报》达到新的高度,使其在同类报刊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1984年8月29日,历时十三天的第二次全国晚报经验交流会在乌鲁木齐闭幕了.从关内来的各家晚报的代表和被邀请的同志,纷纷打点行装,告别主人和新交的朋友,分批乘飞机、坐火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可爱的乌鲁木齐,离开了瓜果飘香、绮丽多姿的新疆。因为飞机票难买,我和河北的一位同志是9月4日最后一批离开的,上海的同志早我们一天。在上海的同志中,有全国记协副主席、新民晚报社社长赵超构。紧张的会议,赵超构同志难得有一点空闲,现在都在等飞机,我趁这个机会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9.
成放 《新闻实践》2012,(3):75-76
今年2月,是新闻界巨子赵超构逝世20周年。捧读《报界宗师——赵超构评传》(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一种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20.
本刊去年第11期开辟《点题篇》栏目后,读者来信点题,建议请新民晚报《未晚谈》专栏作者林放(赵超构的笔名)谈谈专栏的写作。午过七十的林放同志因病住在医院里,但他知道了读者的要求后,还是很快地寄来了复信。祝他早日康复,笔健如恒,写出更多宣传社会主义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