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挫折与逆境是客观存在的 ,任何事物 ,任何人都是在经受挫折 ,与反作用力相互依存并斗争之后才趋向成功 ,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时指出 :“挫折和错误教训了我们 ,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任何人都会经受挫折与逆境。只不过有多有少 ,有早有晚而已。通过挫折和逆境磨练意志 ,增长才干 ,学会分析问题 ,掌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认识事物发展的独立性和联系性。俗话说“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吃一堑 ,长一智。”其实质说的也是只有接受挫折与逆境的磨练才能使人的意志坚强 ,才能更…  相似文献   

2.
一位专家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缺乏‘正确‘喻快的体验,他们缺的是‘错误’挫折体验."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都不大愿意正视自己学习上的错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善于发现、挖掘课堂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也是美丽的. 一、设错施教,激发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人为地恰当设置一些"错误"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错误考验中"摔倒",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的判断、辨析、选择等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党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因"左"右倾错误引起的"大挫折",这一系列的"大挫折"给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应从这些"大挫折"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分析中汲取深刻教训,以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常听到有人在遭受挫折后说,"太痛苦了,真是生不如死"之类的话,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的烦恼,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数学趣题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也变得多姿多彩.笔者从生活中绚丽的百花园里采摘几朵鲜艳的数学小花,供同学们欣赏.一、教师速算教师对甲、乙两位同学说:"你们各在纸上写一个多位的整数,用来做被乘数."甲、乙两人说:"我们已经写好了."教师说:"你们再说出一个数来,用它做乘数."甲说:"我预备用9713做乘数."乙说:"我也用这个数做乘数."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这些错误资源,如果教师能灵活机智地捕捉和运用,因势利导地融入课堂教学,就可以变废为宝,为教学服务,课堂也会因错误而变得精彩. 如今,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把握时机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是需要不断地“试错”,当学生有强烈的纠错愿望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纠错的机会与时间。许多家长和教师,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处罚得过于严厉,甚至不近人情。他们在对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而批评、处罚学生时,把学生身上闪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清除。这对学生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教育来说也是一种失败。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挫折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数…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道出阅读的真谛--提高学生的个体素养.名著阅读作为阅读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诗人朗费罗说:"我们有时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比从美德中学到的还要多."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这种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善于分析错误资源,善于捕捉错误的生长点,反思出现错误的现象和原因,将学生学习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的契机,并且要善于变"错"为宝,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  相似文献   

10.
成长型思维对于引导学生对失败、挫折积极归因,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理论,笔者设计了主题班会"从错中学",以期中考试分析为主要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提升其抗挫折能力,引导其将"错误"转化为提升能力的契机与生长点。首先,小组讨论。基于问卷调查"归因"结果,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问题1:期中考试有哪些主要的错误、失误?问题2:从这些错误/失误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基础训练2的作文训练题是:以“难忘的教训”为题,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详见课本)这次作文是写事的训练,是写“教训”。“难忘”就是印象深,忘不掉,像刻在脑海中一样。“教训”就是从挫折、错误或失败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失败,总结这些教训不  相似文献   

12.
《中华家教》2014,(Z1):56-57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让你的孩子从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让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他们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开心智,拓视野,辨是非,观天下……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校业负担的繁重,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逛逛书店,选几本好书,这个寒假,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相似文献   

13.
过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爱滔滔不绝地讲解。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专注入神,但结果是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学生不会自己读书,拿到一篇类似的文章就读不懂了。必须承认,这是我们的过错。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我们群策群力,探索新路子。一个老师上了引导学生自能解词造句的观摩课,一个老师上了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有着很强的不可预测性,而这样的错误又恰恰是学生知识建构的真实反映.因此,充分让学生展现学习、认识的过程,对探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内在原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宽容"错误"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心理学这样认为: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因为每个学生所承载的家庭知识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都和我们成年人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有了"拨云见雾"、"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才有了探索、创新以及超越.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真正做到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数学,爱数学.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错误是财富,是进步的资本,没有错误,怎么知道我们该做什么。其实错误离成功最近。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是的,当发现问题后,用正确的方法弥补,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一种成功。如果问怎样做就可以在学习中取得成功,那就是要迅速发现错误并解决错误。只有从错误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犯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宽容无错,但学生出现错误时不批评一定有错;批评无错,但批评时粗暴和缺乏真诚一定有错."我们只有读懂了这句话,才能说真正懂得了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错误本身是不受老师欢迎的也是学生本身不愿产生的.但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错误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印记,是学生探求真理的标志.可以说,没有错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如何在错题中“淘金”,如何将错题变废为宝,那可就考验老师的功底了.  相似文献   

18.
绝不放弃     
一个年轻人遇到了挫折,感到生活无意义,想找一个地方了结此生.他走进一片树林,欲在这个清静的地方告别世界.树林的主人发现了他,将他救下."我不要你救我,"年轻人说,"除非你能给我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林主沉吟片刻,对年轻人说:"看看四周,你看到满地的山菜和成片的竹林了吗?"  相似文献   

19.
石墨清风 《家长》2012,(Z2):28-29
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我发现同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质疑问难本身就蕴涵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原动力,更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精彩.那么,教学中如何让探究学习因"疑"而精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