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福 《青海教育》2006,(4):10-10
近几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给中学生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激烈的升学竞争以及不适宜的家庭教育使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引发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甚至精神障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一是客观原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主观原因,即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心理发展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少数,但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意义 优秀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高,从理论上来讲,他们将来会比其他的学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发生在北京的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事件已尖锐地暴露了学校对优秀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相似文献   

4.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目前来看,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一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逐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研究老年人心理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界定标准、影响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做好当代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建议四个方面探讨老年人心理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伯瑞 《甘肃教育》2009,(22):12-12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在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时,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8.
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就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和家长历来是十分重视的,因为它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原则与方法,对教育者进行有关心理健  相似文献   

9.
“教师为主导”最早见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它是针对前苏联课堂教学一段时期内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提出的。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主导地位,突出强调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凯洛夫认为: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一:"程老师,你说,我的课堂是怎么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怎么就不会画呢?学生的‘说’和‘做’怎么就脱节了呢?"我刚听完四年级的"位置"一课,执教的魏老师就把我拉到办公室向我诉苦。"魏老师,先别生气,我们再把课堂环节理一下,看看哪一环节出了问题?""第一个环节,学的例1,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互相交流,都能准确地说出哪是观察点,被观察的物体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教室的空间和有效的时间,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量的变化发生质的飞跃,从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扮演的角色和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与实验,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作用。老师是大纲、教材的具体实施者,一节课的始末,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读教材,诱发思维,引导加工,进行再创造。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果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是不会产生效果的。产生效果的。…  相似文献   

12.
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年老的时候拿钱保命"。近年来,有关职业人群"过劳死"、出现心理问题等的新闻频频进入公众的视野,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  相似文献   

13.
14.
魏志斌 《甘肃教育》2009,(14):12-12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及其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的一代不仅需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深厚扎实的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还必项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秀心理品质。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例如,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形成了孩子的不良个性和脆弱心理,使之难以承受一点点挫折和困难;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家庭的破裂等)使孩子的心灵遭受严重的创伤,形成了各种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与偏见,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个性遭压抑,并难以和同龄人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和价值观的变迁对孩子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而许多教师和家长不能适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陷入迷惘与困惑之中;还有一些教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至酿成了一些孩子厌学、弃学、离家出走以至轻生的种种严重后果。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此,本刊编辑部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联合在本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课题,刊登有关文章,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和我们共同研究新时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普九”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山区,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因而代课教师这支队伍便一天天庞大起来。据某山区县调查统计表明,全县449所小学,其中完、高小172所,初小156所,教学点121个,在校小学生及学前班学生56833人,在岗在编小学教师(含民办教师)2084人,另有代课教师609人,代课教师占在岗教师的比例达到22.63%,乡镇最高的达到了36.41%,最低的也达到了10.4%。 造成代课教师过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缺口大。上述山区县仅小学教师缺口就达767人。二是聘请代课教师开支相对较少。聘请一名代课教师远不如培养一名师范类毕业生的开支大,况且代课教师的代课费一般都是从乡镇统筹费或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来,包括高校和科研单位在内的各种团体和机构,在教师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效果怎么样呢?恐怕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领导重视不够还是教师不思进取?恐怕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事实上新课改以来,无论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培  相似文献   

18.
金晓梅 《湖南教育》2003,(10):16-16
教师流失一直是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十分严峻的问题。然而人们可能更容易注意到教师的公开流失,即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到中小学任教或在职中小学教师跳槽、下海、转行等现象,而忽视了一种更为严重的教师流失——隐形流失,即教师的精力外流。这些教师虽然身在学校,却心在校外,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外的第二职业上,如家教、兼职、兼课、办辅导班、兴趣班等,而对本职工作却投入甚少,上课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有媒体透露,这种隐性流失目前已占中小学教师的20%左右。与公开流失相比,隐形流失表面上留住的是教师的量,实际上流失的是教师的质,这种流失比公开流失的后果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打破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以读代做”已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相比较,老师的读却少了。  相似文献   

20.
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三大因素 种种迹象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教师的“心理危机”呢?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敏感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就显得更复杂。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引发教师“心理危机”有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