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潮》重点教学片断河南田敏大家昂首东望,江潮即将来到了。请同学们自己先去饱览一下壮丽、奇特的大潮景观,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心得体会。1.出示自学方法:(打出钱塘潮幻灯)自学方法:(1)朗读,分别划出描写江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2)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相似文献   

2.
一、借助媒体形象感知《观潮》一文的三四自然段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有声有色,读了使人如临其境。作者从远到近对大潮涌来时的场景进行了有序的描写,同时还交错地对大潮涌来时的声、形以及观潮的场面描述得绘声绘色;作者还多处运用比喻、夸张、比较等手法,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这部分内容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教学时,我借助电教媒体,在学生与观潮人一同怀着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之时,放海宁县盐官镇八月十五大潮的录相,使学生获得直切的感受,以强化形象感知。通  相似文献   

3.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  相似文献   

4.
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不同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始,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潮水形成的原因,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相似文献   

6.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7.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部分语句;3理解并运用“天下奇观”、“水天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裂”、“浩浩荡荡”、“人声鼎沸”等词语。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感知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课文所描写的浙江钱塘江大潮可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观”与“观潮”中的“观”意思相同吗?(学生快速查字典)生:“观潮”中的“观”是“观看”的意思,而“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师:那“天下奇观”…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 学习并掌握本课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叙述的方法。3.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读准“沸、堤、号、霎”等的字音,掌握“屹、鼎”等的字形。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一课》 ,用平淡无奇的语句叙述“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情景。“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重点句间隔三次出现 ,感情层层递进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之情。本课应当紧扣“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重点句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体会和领悟爱国之情。一、看图读文 ,抓住重点句1 图中黑板上写了一行什么字 ?让学生齐读。 2 仔细看图 ,对照课文默读 ,思考回答 :(1 )图中有哪些人物 ?(2 )什么事使教师和船员的手握在一起 ?二、直奔重点 ,紧扣重点句1 细读第二段 (第 3— 1 2节 ) ,思考讨论 :…  相似文献   

11.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2.
《观潮》(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诗一般的语言,用“总——分”式结构全篇,生动逼真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读之促人振奋,感人至深。教学本文,要紧扣“奇观”抓“三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导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我们”到宁海县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象的情形。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抓住潮水到来的声势,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两段:“揭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和“观潮经过”。其中观察经过可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层,第二层是全文重点。作者根据观潮的顺序,由远及近,先声后形,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16.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理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能正确书写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白杨》。我请四位同学读课文,在他们读课文时,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②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是哪几句? 生:本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白杨树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设想】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因此,细致理解"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应是一个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9.
《观潮》的教学特色魏孝浚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但多数学生没有见过。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赏心悦目的情景,可降低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坡度。福州长乐实验小学陈忠琴老帅运用“电教为主,多媒体优化组合”的方法教学《观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一、形象与语言结合,激发学...  相似文献   

20.
《观潮》     
自读导言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自读程序1.认读。(1)读准字音。艨( ) 艟( ) 倏(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2)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渐进(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 倏尔黄烟四起方其远出海门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