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消灭差错     
《青年记者》2009,(14):8-8
对媒体上出现的千奇百怪的差错,读者似乎越来越宽容了,媒体人也似乎见怪不怪了,于是就有了“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甚至“无错不成网”之类的调侃。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写了篇短文,其中用到并不生僻的“竞相”一词。鉴于“竞”、“竟”二字报上常被混用,也鉴于我的文章中有一句“康拜因这庞然大物真神气”发表时被错成“康拜因这是庞然大物真神气”的教训,为防不测,我特意将“竞”字写得大大的,意思是告诉编辑、校对等有关人员:这“竞”字是不错的,请手下留情。想不到发表出来时,这“竞”竟仍然错成了“竟”。长叹之余,只有认命。  相似文献   

3.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4.
《北京日报》是我喜爱看的众多报纸中之一,扩为8版后的北京日报,就更吸引我了。尤其是那些新增的大量新闻及新辟的一个个专刊专栏,更引起我强烈的阅读兴趣。每当我读完一条条新闻和一期一期的《青春之旅》、《流杯亭》、《文史》、《杂文》、《京华周末》、《星期刊》、《健康》、《多彩世界》等专刊专栏,我都从中获得不少的教益和知识,使我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实。但在阅读北京日报中,也不时感到文字差错和  相似文献   

5.
去年中央着重抓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很有成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了专门决议,使我深受鼓舞。出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六中全会决议和这次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那就是要抓好管理,把握导向,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相似文献   

6.
7.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8.
去年8月,我被聘为《牛城晚报》的文字监督员。我们共4个人,每人负责一个版,审读当天的报纸,发现差错,明确标出。每周轮换一次版面。报社领导认为这对减少差错,改进文风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本着提高刊物质量,对读者负责的原则,在今年第六期提出了消灭《新闻知识》中的差错的口号。同时,为落实这个口号,《新闻知识》编辑部还采取了三项得力措施。我们相信通过多方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成效。消灭差错,是个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要真正做到消灭差错,除了编、排、校、印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外,作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作者认为,文章写得好,字迹潦草一点没有什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虽然字迹是否书写得工整对文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编辑部从今年第六期起,提出了‘消灭差错’的口号,并采取了几项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奖有罚。这一做法好! 《新闻知识》从创刊以来就比较注意倾听读者对刊物的意见,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常在‘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里发表读者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现在又在编辑部内部采取实际措施,提出了‘消灭差错’的口号,还聘请评刊员,请读者监督  相似文献   

11.
一本书的质量高低、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内容,比如是否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语言,是否有保留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是否能够给人以知识、启发、技能,等等。同时,设计装帧、排版校对、印制装订等各个环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掉以轻心,这些环节很容易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和降低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差错的出现,有一些并不是因为编辑素质差,而是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或者就没有想到这儿能出现差错。为了避免差错,有的媒体加大处罚力度,强化编辑重视程度;有的媒体完善各项制度,查补各种出现差错的漏洞,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这个问题上,有些老同志告知,编辑重视直觉,利用直觉,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人民。各类图书都要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都要力求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反对粗制滥造。”我觉得要贯彻这个要求,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努力消灭出版物中的差错。最近社会上出版的书刊,发生差错的“频率”相当高,我们出版社也不例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出现了一些重要差错,在社会上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有损于党报的威信。造成报纸差错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有的通讯员未把事实核对清楚,就仓促向报社发稿;有的记者采访时不深入,结果报道失实;有的编辑在编稿时疏忽,把稿子改错;有些由于校对人员失职造成差错;在印刷出版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差错。造成差错的原因如此复杂,一文难以概全,本文只能谈一些发生在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部分差错,使读者可从一个方面来了解报社领导和全体办报人员,是怎样为消灭报纸差错而不断改进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界的大好形势是尽人皆知的。我是一名图书采购人员,每天都和书籍打交道,看得更清楚,体会更深刻。近两年出版图书的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少有的。但我在买书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突出是有的图书印刷漏洞多,装订质量差。在此不妨略举几例:(1)纸张折皱,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如我买了20册《金陵春梦》(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第二册,其中有10册纸张严重折皱,字迹看不清楚。(2)半边漏印,出现空白。如我买的《辞海·  相似文献   

16.
彭林 《新闻前哨》2004,(6):41-42
近年来,报纸因差错惹上新闻官司、被送上审判席、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报纸出现导向偏差和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报纸差错已成为社会公害,困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或减少差错成了媒体当前亟待解决问题,也是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只要出报,产生差错的几率就同时存在。怎样把报  相似文献   

17.
18.
“无错不成报”的现象,是当今人们深感忧虑的社会“流行病”之一。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防止和杜绝报纸差错,这不只是需要各家报社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 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关系到作为新闻媒介的报纸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关系到一张报纸的质量和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问题,而且由于它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影响广泛性的特殊作用,关系到祖国语言文字能否有一个纯洁健康的环境问题,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长远大计。 时至今日,面对这种现状,新闻界的情况大致有三:一些人对此视为无碍大局的细枝末节,摆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一些人虽然对此有所议论,但目光触及呈蔓延态势的社会环境,不免生发出无奈的喟叹;而更多的人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正视现实,思考问题,求索新途,为促进改变现状而努力。李星同志是一位“老新闻”,对近些年来报纸差错现象感触颇深。他认为,要改变目前的局面,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难度较大,惟其如此,尤其需要多呼吁呼吁,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方可有变好的希望。 本期在刊登李星文章的同时,还刊发了邹廷贵、曾明、葛西劝、葛素表诸位作者的文章,旨在引起新闻界更多同仁的关注和深入讨论。本刊热忱欢迎大家惠赐稿件,积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南通日报》开展以消灭版面差错为重点的提高报纸质量的系列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他们的具体措施有4条:一是夜班值班总编和校对人员每天将版面质量情况反馈给编辑、记者,并选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书报杂志差错迭出(所谓无错不成书)的问题,几乎成了新闻出版界的一大顽症。究其原因,过去人们大都认为无非是新一代编校人员业务素质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一般来说,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来探究的话,便会发现,今天的出版物上所出现的差错,多半倒是一些常用字的错漏和基本语法修辞的悖谬。就当今新闻出版界绝大多数编校人员的现实水平而言,还不至于低到连这样一些常识性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程度。因而,可以大体地认定,编校人员业务素质差,并不是构成当今出版物差错的主要原因。至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这当然算得上是一条最直接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今天的编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如老一辈强烈呢?这恐怕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从深追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