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6,(5):2-15
接上式,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在左腿,左掌向下、向后落至左髋旁,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脚跟着地,眼随身体转动向前平视(图13.1)。  相似文献   

2.
5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是我的祖父崔毅士先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依据传统杨式108式的套路所进行的精缩版。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6,(4):2-5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图1)。 2.掌五指分开自然伸展,掌心微内含,虎口撑圆呈圆形,掌指要富有弹性(图2)。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图3)。  相似文献   

4.
5.
吴家新 《武当》2003,(2):7-9
7、拇指靠拢,小腹上翻,指点缺盆。 接前式,两掌前推,随即坠肘,磨掌至手掌心朝下,十指朝前,再以拇指领劲,互相吸引,使之慢慢靠拢,两拇指与两食指成U形,同时,气沉丹田,慢慢下蹲,小腹上翻,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蹲身沉桩,双掌以中指领劲,平行向前伸展。 磨掌,两掌好似在按水中浮球,以小指领劲,慢慢往下按,使两掌放平。此动作一定要以坠肘带动两腕完成(图10、11)。  相似文献   

6.
动作名称【第一式】起势【第二式】云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肘底捶【第五式】白鹤亮翅【第六式】左搂膝拗步【第七式】手挥琵琶【第八式】高探马穿掌【第九式】转身撇身捶【第十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一式】上步揽雀尾【第十二式】十字手【第十三式】 收势  相似文献   

7.
陈雄 《中华武术》2006,(5):20-20
教我练拳二十载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要小看‘起势’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大松大柔之中。”有练家喻“起势”乃太极拳架之母,确实言之有理。在练此势两手臂未举之前,应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对应成一直线)、全身放松(其中肩井穴、膻中穴、劳宫穴、涌泉穴尤为重要)、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含胸拔背,然后准备做起势动作。  相似文献   

8.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2,(11):34-36
在近代,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拳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倡,再加以根据传统杨式太极拳改编的24式简化太极拳的推出,使杨式太极拳的流传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11.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杨式太极拳对大学生心肺功能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个月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练习能使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得以良好改善,表现为心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试验指数均有显著性变化,经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合扬式太极拳的特点,建议在高校大学生中全面普及与推广传统杨式太极拳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传承进行论述。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期与普及期,杨式太极拳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传承。研究希望能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中国传统文化能借着太极拳这一载体发扬得更加广大。  相似文献   

15.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揭、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16.
杨露禅(1799~1872年),河北省永年县人,自幼好习武,后至河南温县,从陈长兴(1771~1853年)学练架式宽大的陈式老架太极拳。后至北京传习,逐渐删去了原有的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适应一般学拳者的需要。经杨露禅第三子健侯(1839~1917年)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健侯第三子澄甫(1883~1936年)再次修订定型为杨式大架子,以区别于其伯父杨班简洁,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8.
设对方以右掌或右拳击我胸部,我速以右手在对方右腕下转上反握其腕,左手速起托住对方肘部,两手同时用力,将对方手臂托直,在左手向上收合,右手向右侧下方  相似文献   

19.
黄康辉先生讲解、蔡汉生演练的这套陈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名家洪均生先生传授的。  相似文献   

20.
10.倒撵猴 接上式:松右胯,身向右微转面向东南,重心变为左实右虚(图35);右脚跟向上撩再向左后向右走弧,同时左拳变掌向下,再向左后向上画圆,右拳变掌向右后再向上画一立圆,右掌下切置裆前,面向东,眼平视(图36)。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动作与右侧同,惟方向相反(图37)。 要领:手臂内旋下切,三节要明,身体两半往复循环。此动作视具体情况可连续重复,重心落右脚定势(图37)。 歌诀:防攻攻防倒撵猴,退中有进退也攻。 太极妙在阴阳济,经脉气血自顺通。 上下相合两仪动,左右立圆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