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彦勋 《师道》2003,(12):36-36
或许是因为教师自我张扬与表演的欲望,或许是因为应试教育下学生内心人文的沙化,在时下的语文教学界,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的倾向。走进语文课堂,张弛有致、抑扬顿挫,听来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琅琅读书声,更多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种极其遥远的记忆。曾听过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在教读课文《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红军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这位教师讲解时先通过“之”字形与“S”形的对比,分析了路如何陡;接着,通过“一直追到天上”“浑身紧张”等字句,分析了山如何“险”;然后,再与红军风趣幽默的…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语文教学课堂形式多样,不禁让我们陷入这样的沉思:到底何为标准的语文课?什么是优秀的语文课?笔者试着“从工具性,坚守语文的底线;人文性,彰显文字的魅力;情感性,呼唤人性的价值”三个方面来界定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记得,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2008年《福建教育》第9期中提到: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剖析,让我开始对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语文课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语文课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刘海军 《宁夏教育》2011,(10):55-56
语文姓语,语文味应是语文课的核心体现。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师生体会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特别深刻。他是这样说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读味、写味、品味,我觉得这是对语文味的一个精要概括。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强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新课标也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读书的时间相对多些,教师解难、答疑、分析、总结等的时间可以适当少些。让学生多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领悟语文的魅力,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和合作的素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虽然新课程刚开始时,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只有加强阅读实践 ,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能力与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它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 ,是独立钻研学问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特别是文化科学知识突飞猛进的今天 ,既要有潜心精思、记取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精读能力 ,又要有迅速阅览、掌握要领、了解大意的略读能力。这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阅读 ,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贯穿…  相似文献   

12.
“自助”按字面理解,应该是自己帮助自己。然而语文课堂里的自助,无疑有着更深的意蕴:学生应该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包括自主性、主动性、个体差异的自我满足,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小晶 《考试周刊》2014,(72):52-52
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学方法更多样,人文精神得到张扬……这一切都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同时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现象,对文本阅读的忽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结合具体课堂实例,阐明品读、朗读、研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静 《辅导员》2009,(10):7-7
如何让语文课兴味盎然,令学生听起来“有劲”,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笔者认为: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上,把课上真、上实、上美,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16.
周红卫 《学语文》2005,(1):22-22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学生中的许多人只想接受从报刊电视以及互联网上得来的一些“快餐文化”,他们对语文课本以及文学作品采取一种漠然的态度,认为“语文课是橡皮课,学不学没什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的阅读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走进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摆脱了羁绊,轻松前行,各个级别、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如雨后春笋,本人亲历了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感受到语文教学有了许多新元素,但也在我们心头飘来一丝阴云,不少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是"形开实封"(叶澜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随便说——"误入藕花深处"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满堂灌""满堂问",而今有的教师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弊端,矫枉过  相似文献   

18.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课堂讨论中,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的目的,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9.
张玲初 《中国教师》2008,(20):24-26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在笔者看来,语文味具体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如何让这浓浓的“语文味”在课堂上飘溢,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真正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呢?笔者根据个人及同事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彰显“语文味”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