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细胞"一节实验课上,我按照课前计划组织全班复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后,引入了新课的学习。我说:"同学们都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到底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却从没见过,本节课我们将借助显微镜一睹细胞的容颜……"上节课学生只是用显微镜看了玻片上的"上"字,总觉得不过瘾,听说现在可以见识一下神奇的细胞。心里是何等的兴奋啊!没等我说完,教室里已经  相似文献   

2.
围绕“探究动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主题,将显微镜使用、植物切片制作和观察、动物装片的制作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学说4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在真实情境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为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使用平板电脑进行项目式学习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3.
《细胞》一课是小学自然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形态。显微镜是分组实验中比较精密的一种仪器,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自然课中仅仅有两次使用到它。第一次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第二次是用它来观察细胞。因为显微镜的操  相似文献   

4.
课堂背景任老师是一位小学科学教,执教已七年多。《面包发霉》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界》中的第三课。任老师先后次讲过《面包发霉了》一课,她经对本课的教学活动作过多次入思考。两次教学呈现出的教情景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们将两节课的课堂实录中相同两个教学环节作一对比,进行析,或许会有一些收获。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体上的霉;能够通过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的条件;能够用图和文字描述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知道霉一种真菌;知道食物发霉的原;掌握防止食物发…  相似文献   

5.
徐敏 《生物学教学》2003,28(5):51-52
本文以上海市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学教材为依托 ,介绍了从常见的事物中挖掘实验材料来充实课内外教学的几个实验活动。实验分四组 ,每组由一至几个小实验组成。所有的实验简单易行 ,符合初一新生的实际水平 ;所选的实验材料也符合按正常教学进度时的季节供应状况。1 细胞的观察1.1 实验说明 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怎样形象地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从日常饮食中、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实验材料 ,利用显微镜探寻这些材料的细胞组成、细胞形态、细胞结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在学生们的多方努力验证…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学“细胞”一节,教学时,因细胞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尤其是细微部分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还不一定观察得清楚。因此,这节教材不易  相似文献   

7.
田茂超 《初中生辅导》2023,(Z1):122-125
<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与《细胞》同属于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体的结构》单元的内容。本章内容主要讲述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也就是细胞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活动,能掌握细胞分化、组织、器官及系统等相关概念。从而为继续学习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而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与细胞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就决定了本章内容的基础地位。学好本章内容是学好后续各章的基础和前提。1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三小节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 细胞增殖”“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本章安排有 3个学生实验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本章教材与老教材“细胞”相比 ,作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主要在于 :(1 )教材结构上的变化。新…  相似文献   

9.
绪婕 《上海教育》2011,(8):69-69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来源于科学的实验。根据实验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侧重点,生命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可以分成三大类:观察类实验、鉴定和测量类实验及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观察类实验指的是通过感官借助观察工具(主要是显微镜)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组成进行观察的实验(是狭义的观察),注重对细胞结构或生命现象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生物》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介绍单细胞生物的结构与生活。本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能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共同构成的活动过程,而在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对教考虑得较多,对学生的学研究甚少。《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而在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生命现象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完成的,细胞是生命科学主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观察细胞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细胞的基本结构,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课程标准推荐的"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案例中,明确提出实验目的: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对  相似文献   

13.
邢玉梅 《教育文汇》2005,(12):43-4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教学奇迹。他强调“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很多人知道魏老师教过的学生,无论起点怎样,哪怕是以前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作文都会写得很好。听了魏老师在深圳所作的《和谐教育,幸福人生》的主题报告后,感触良多。奇迹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魏书生能唤起学生的潜能,调动的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所有的激进细胞。这是他以人格魅力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 《我像谁》一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杨学芬 《考试周刊》2015,(27):147-148
<正>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的最后一项内容。《细胞的增殖》包括的内容有:(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3)有丝分裂;(4)无丝分裂;(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基础是学习的,是学习生物体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细胞的有丝分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内容主要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教学时,要通过指导看图,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表达方式,从而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七年级《生物》教科书是根据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方案和《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编写的。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生物新体系和新结构。全书分第一、二两册,共10章,于七年级上、下两学期使用,每周授课3学时,各章节名称列举如下: 第一册绪论第一章生物体的构造第一节细胞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第二节个体构造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相似文献   

18.
去年暑假开学,我担任了学校的教导主任工作,为了开展好工作,我认真研究了各种教材,其间,我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有以下三处错误。其一,第十一册第30页《细胞》一课,课插图为一个小女孩使用显微镜用右眼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里,编的意图无疑是教给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关于使用显微镜,生物学里要求的规范方法是:用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作为小学生,虽然不要求边观察边画图,但也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笔认为课本插图有误,应为左眼观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十册新课文《蝉》,是从法国科学家法布尔著《昆虫的故事》中节选的。这是一篇叙述蝉的生活——写蝉的变化和习性的科学小品文。教这篇文章,要使学生从学习课文中受到启发,引起对自然界注意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如何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学习把动物的习性用人来比拟的表现手法;会用表时间的词造句。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自然段就是第一段。写蝉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显微镜这种仪器,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只作过两次观察实验。它们分别在第二册第五课《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一课中,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第四册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一课中观察叶的气孔。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四册十七课《植物怎样繁殖(一)》中,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花粉效果不明显,于是,我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把花粉打落在玻璃片上,在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