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3.
编辑加工中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期刊编辑加工中编辑以读角度,作角度,编辑角度三种角度转换可以达到:(1)完善高稿表达,(2)最优形式传递。(3)确保期刊质量,并就三种角度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原稿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中耕环节。本文从目录、体例、翻译方面,结合计算机类书稿,讨论了中耕在原稿质量提升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提升原稿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图书编辑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每天静静审读书稿的职业,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岗位.  相似文献   

6.
编辑改稿,有规律可“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虚  松秀 《中国编辑》2003,(3):26-29
如果随便找人问一下:编辑是干什么的?大约十有八九会答“改稿子的”。这并不错,编辑工作内容繁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编辑加工,俗称改稿。编辑工作有其规律,它的每一个环节自当也有规律。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编辑改稿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杨葵 《中国编辑》2004,(4):43-45
编辑夹在作者、读者之间,有点像开茶馆的阿庆嫂,是个服务行业,“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你得张开每一个毛孔,吸纳书稿的气息;你得不停地微笑,与作者、读者联络感情;你得东游西逛,把握图书市场的脉搏……反正,永远别指望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就能拿到好书稿。真有人有这本事,  相似文献   

8.
西汉时期的刘向,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他曾校阅群书,撰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别录》。那么,他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编辑思想呢?他的这份重要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论“辨章学术”——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三》专门研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出现过很多让总编青睐,让作者信赖,让同仁敬佩.让读者赞赏的编辑。搜寻、复述和读者一块回味他们的那些经典的编辑个案,为有志于新闻行业的人提供一点新闻的滋养,是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 但愿我们的愿望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编辑的生命也在于动。只有动,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活力、有创新、有造诣的编辑。  相似文献   

11.
徐雁 《中国编辑》2006,(3):73-75
《藏书报》2006年第3期上有《编辑莫忘旧书摊》一文,所论颇为精彩。作者说:“每周至少逛一次书店,是成熟编辑的一门必修课。不同风格的书店,堪称编辑丰赡的信息库,良师济济的大讲堂,观察图书优劣成败的解剖室。”  相似文献   

12.
编辑的作者意识与作者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报刊、出精品,作者和编辑都责无旁贷,而且,作者和编辑多一些沟通,各自增加一点编辑意识或作者意识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有家工人类报纸的一位言论编辑,每次在给来稿作者的回邮中都如是道:××报言论编辑××回复谢谢赐稿!提倡‘一稿多投’,免得‘专投’耽误文章发表。一稿多投现象,本是令媒体编辑最感头痛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编辑社会角色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借助于形象思维看一些编辑称谓的变化,反思古今中外编辑社会角色的演化.认为应以编辑家和编辑学家取代杂家等带有贬意和缺乏科学基础的称谓;在肯定为人作嫁,甘当无名英雄等职业美德的前提下,倡导编辑拿起两枝笔,一枝笔编文,一枝笔用来充实自我;编辑应身处科学中流,测其力,导其流,做守门人,做超级侦探,成为编辑艺术家的比拟,反映了编辑角色进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16.
樊京娜 《出版参考》2007,(9X):31-31
“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心理学、政治、外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而编辑工作又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许多工作几乎无法让人联想过去在办公室埋头校对的编辑刻板的印象”(《编辑人的世界》,格罗斯主编)。这段话生动而深刻地表述了现代编辑角色的转变和应有的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薛楚 《中国编辑》2004,(1):96-96
2003年12月13日,《中国编辑》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间编辑学会会长、本刊编委会主任刘杲主持会议。 本刊编委会副主任、主编王亚民汇报了《中国编辑》创刊以来的工作情况和2003年的工作设想。 与会编委充分肯定了刊物创办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对进一步办好刊物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编委认为,在期刊如林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总结并阐述由科技论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体会.针对收稿前、初审、退修、编辑加工等稿件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阐明理解作者的必要性,为更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编辑工作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系统的矛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强志军 《编辑学报》2003,15(2):79-81
分析编辑系统中几种主要矛盾的性质、特点及正确调节这些矛盾的方法。认为编辑过程始终处于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矛盾的产生、消除,是编辑系统运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