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画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 ,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发展的。从公元前 4 0 0 0年左右彩陶上的动物和人形的装饰纹样开始 ,数千年来随着时代、社会的演进 ,中国画的技法也由简单到复杂 ,题材由单一到全面 ,思想内涵由浅显到丰富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 ,从而确立了她在世界艺坛的显赫地位。从出土的文物资料看 ,战国时代就出现了画有美人的图案 ;到秦汉时期 ,人们喜欢在宫殿的墙壁上涂绘神仙鬼怪和人物图像。河北望都出土的汉墓中的壁画 ,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 ,可以说明汉画的成就。西晋时 ,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在百年的中西融和过程中,形成了三种风格,且具有代表性,尤以李可染、林风眼、吴冠中为杰出人物。本文认识中国画发展必须有创新、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3.
杨柳 《华章》2012,(25)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在中国画的发展中,继承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然而对中国画的创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结合笔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对中国画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国画创新,首先是继承传统的问题,离开传统也就无所谓创新了.只有重视继承、认真研究传统,才能给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那种无视传统的所谓创新,可能在一定的环境下显赫一时,终究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前人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其中的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师心不师迹",二是"师学舍短".清代郑板桥提出,即使对老师的优点,"也要学一半,撇一半".  相似文献   

5.
陈福兴 《考试周刊》2011,(18):52-52
作者通过对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的解析,对中国画加以探究,进而对中国画的创新提出一些见解。中国画家要对自身文化深入研究,在理性的基础上达到创新意识,产生新的艺术思维,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代替古老陈旧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裴靖 《华章》2009,(24)
要让中国画全面发展,水墨和色彩都需要给以重视,对其继承和发扬,但如何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和思想价值的作品来,使这一古老而悠久的绘画形式更加具有时代性与观赏价值,则是我们年轻一代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里,传统与创新是从未离开过的话题。古往今来,中国画画家在艺术形式的传统与创新方面做了种种尝试。在全球化的今天,创新更是现代中国画问题的焦点。本文主要着眼时代精神,对现代中国画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以及现代中国画艺术形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画学科的教学体系形成已近百年,中国画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面对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中国画教学应以创新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并把中国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创新改革维度纳入到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中来进行思索。  相似文献   

9.
张宇明 《文教资料》2011,(22):83-84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演进模式和构成体系出发,寻求并演绎出符合当代艺术发展的价值意义和文化逻辑,无疑存在着诸多难以逾越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国画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内涵和外延上皆引领东方艺术在世界文化上的不可比拟性。中国画中的"既非此即彼,又亦此亦彼;既若即若离,又未即未离"的模糊圆通、思辨多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环境与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程式化取向。当下处于求新求变球怪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画创新,处在一个进退维谷、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扎根传统,立足当代,展望未来,是当今中国画创新,实现中国国画价值转型的实践出发点和文化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技法是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然而如何继承与创新,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论和不同见解,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中国画技法传承与创新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学术史上的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各领域皆有过重大的影响,在绘画领域亦不例外。中国绘画史上凡重大变革发展时期重要画家的艺术,大都同道家思想的演变与影响有着显著的关系。文章试从道的内涵入手,兼谈其他哲学思想,旨在换一视角再谈谈中国画的创新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来,西方美术教学体系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占统治地位。在这种体系中,科学与先进的部分对弥补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不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排除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许多不利影响,应该引起高等美术教育从业者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贯穿到专业教学和创作中去,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画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之美是中国画的灵魂。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仲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诗与画内外部结合的方式等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诗画合一是传统中国画的优秀形式,这一极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体现,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画艺术在新的时代中具有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形式。本文探讨了民族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研究了中国画的创新途径及发展方向,希望以此为中国画的未来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邢中桂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4):86-87,90
中国山水画将观赏者视为主体,把观赏者拉入画中,更多的是依赖于观赏者的感受及积极心去建构一个美好境界;欧洲风景画则因为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意义的价值向度关系需要唤起观赏者美的感触.  相似文献   

17.
汉字给中国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它们的创造方法都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浪漫主义,技巧上都以默记对象形状为摹仿原则,以夸张典型特征为修饰手法,以散点透视为定型方式,以光色虚化为写意技巧,以出神入化为艺术境界。汉字是“形神兼备”的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的诉求,就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情境之中。从西方艺术中寻求资源,借以革除或替代中国绘画因因相袭的窠臼,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写实主义原则的普遍适用,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标志。写实主义中的再现因素使中西绘画在20世纪实现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在20世纪初,由照相术的流行,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才具备了普遍的接受基础;写实主义补课,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的开始,同时又是艺术进化论圈套,也正是在谋求进化出路的过程中,中国绘画丧失了它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0.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