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本着“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蚂蚁人手,进而观察其他昆虫,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借助工具观察的重要性,并能概括出昆虫的基本特征。主要安排的活动有: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是什么样的;比较——蚂蚁的“兄弟姐妹”;展览——各种各样的昆虫。力争体现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探究过程能力的形成为明线,以基本的科学知识为暗线。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自然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本课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中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将观察体验和绘画、手工制作融为一体,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标本,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昆虫》     
《昆虫》(第二册十四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几种昆虫形态的观察,指导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初步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儿童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和能力。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教学设计思路是:在对蚂蚁和其它昆虫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三个特征,建立昆  相似文献   

4.
《昆虫》一课,主要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时,应从观察入手,通过“捉一些虫子”作为标本,进行比较归类,概括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并帮助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是不是昆虫。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常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实习中,不少同学自己讲得多,学生观察少,教学效果不理想。我吸取大家的教训,在教学《昆虫》一课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上了一堂比较成功的自然常识课。 (一)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昆虫。昆虫的幻灯片是够直观的了,但终究抵不上实实在在的昆虫本身。我抓住学生喜欢捉丁丁虫(即金龟子)这一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星期天带他们到野外去,一边捉丁丁虫,一边要他们捉其他昆虫。然后要同学  相似文献   

6.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其种类繁多,习性也各不相同。与人类关系上有的有益,有的有害,该类动物与我国国民经济关系很大。因此,在初中动物学课本中讲授昆虫很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领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有人认为,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厂林立,附近不可能有较多的昆虫。其实并不如此。只要我们仔细找寻,在市区附近还是可以采集到很多种的昆虫。  相似文献   

7.
有的自然教师往往只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不注意进 行指导。因而,学生的观察活动容易陷入盲目性。我认为指 导学生学会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教《昆虫》一课时, 教师可将准备好的蚂蚁,蟋蟀拿来,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进 行观察。先看其身体可分几部分,再看每一部分又各生有什 么器官。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地复述蚂蚁、蟋蟀的身体各部 分的特征,指导学生小结并形成“昆虫”的概念。再如,教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本次阅读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通过阅读交流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通过制作昆虫名片、昆虫标本、昆虫小报等活动,加深对昆虫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常识课教学中,常常要组织学生对昆虫进行观察。可供观察的昆虫,一部分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捕捉,但往往要受到时间、天气、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另一部分就是昆虫标本。 制作昆虫标本,一般使用昆虫针,把昆虫钉在硬纸板上,或干燥后盛放于盒内。用这样的标本观察时,往往只能看到昆虫的正面或反面,而看不到它的全部。如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第二册《昆虫》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及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把握昆虫的共同特征;研究动物生活习性,引起学生观察和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为以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昆虫》一课的教学,学生很难把“昆虫”和“虫子”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而形成抽象的“昆虫”概念。他们只知道蚂蚁、蜻蜓等是昆虫,却不知道昆虫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先注意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然后依次看看蚂蚁的头部、胸部、腹部各有些什么。使学生逐步学会先整体(身体)后局部(头、胸、腹)和按顺序(头→腹)观察的方法。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总是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很难抓住事  相似文献   

12.
虽然观察类习作的水平因人而异,但学生"眼里无焦点""笔下无新意""心中无感情"的观察类习作还是占了大多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呢?笔者尝试在班级的一角放置了昆虫饲养盒,昆虫皆六足,因此取名"六足角".这里曾经生活过蚂蚁、蝴蝶、独角仙等有趣的昆虫.学生们日日与它们相处,拥有了一个助力观察的"思维场"...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本次阅读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通过阅读交流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通过制作昆虫名片、昆虫标本、昆虫小报等活动,加深对昆虫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制作昆虫标本,一般使用昆虫针,把昆虫钉在硬纸板上,或干燥后盛放于盒内。用这样的标本观察时,往往只能看到昆虫的正面或反面,而看不到它的全部。 为了让学生能对昆虫进行全面的观  相似文献   

15.
《昆虫》(第二册14课)是在学生通过对几种昆虫的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他们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和兴趣.教学时应通过这些实例,生动地学习昆虫知识,其愉快教学片断举两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饲养昆虫,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化,是学好小学自然第二册《养蚕》和《昆虫》两课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了解昆虫的科学知识,学习饲养本领,培养他们研究昆虫的兴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饲养昆虫,大多以养蚕为例。桑蚕虽然易养,但要天天采桑喂食,星期天也需有学生喂食照料。我们采取就地取材,用简便的方法饲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 ,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2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录像、部分昆虫标本。学具准备 :1 每组一套昆虫标本、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昆虫盒。2 每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提出问题 :1 课前 ,老师让大家捉虫子 ,都带来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调查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去捉虫子了 ;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 ,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观察类习作的水平因人而异,但学生“眼里无焦点”“笔下无新意”“心中无感情”的观察类习作还是占了大多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呢?笔者尝试在班级的一角放置了昆虫饲养盒,昆虫皆六足,因此取名“六足角”。这里曾经生活过蚂蚁、蝴蝶、独角仙等有趣的昆虫。学生们日日与它们相处,拥有了一个助力观察的“思维场”,每一个学生经历了“聚焦点—挑战台—生发处”的观察路径后,做到了善于观察,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一、从养护入手,培养观察习惯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们了解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我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虫,或者购买一只小动物,进行饲养。不几天,班级里就有很多关于蜗牛、蚱蜢、蟋蟀、小花猫、小棕狗和小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