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邗江县方巷农业中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三月,七年来,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贫农下中农,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实行半耕半读、半耕半教,学校愈办愈好,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一、一心依靠贫农下中农, 一心为贫农下中农方巷农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许多波折的;然而方巷农中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贫农下中农,倾听他们的意见,按他们的意见办事,终于把学校坚持办下来了。学校首先向贫农下中农宣传农中的性质、任务和好处。一九五八年九月,用了十多天的  相似文献   

2.
贫农下中农所提出的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并涉及到我们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的方向和如何改进方法的问题.我们必须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改造自己,坚决站在贫农下中农一边,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把他们的意见看成是对自己的要求,怀着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进行教学改革.能不能倾听贫农下中农的意见,这是阶级立场与阶级感情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历史教学》组织这一方面的讨论,是十分适时和必要的.对照贫农下中农和农村知识青年的意见来检查,感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很大.首先是学习毛主席著作问题.耿长锁同志谈培养接班人时说:"要做革命接班人,必须努力学好毛主席著作.学是为了用,要边学边用,活学活  相似文献   

3.
本刊这一期向大家介绍了方菊香、官淑芳、纪治花、张瑾瑶等四位优秀教师的事迹。这几位教师都是在偏僻的山区和农村工作。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为贫农、下中农服务,在工作中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受到了贫农、下中农的称赞。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四位教师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他们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贫农、下中农服务,在农村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了党的阶级路线。  相似文献   

4.
我在寒假里访问了几位学生家长。他们都是贫农下中农,有的是生产队干部,有的是贫协代表。他们对中学的作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老贫农蔡心宽说:“我的大儿子高中毕业了,文章写了好几本,前几天队里让他写个生产报告,他却直摇头。问他那些作文本里都是写的什么?他说:‘那都是老师出题,我们虚构的内容。若要写实实在在的事,我们就干瞪眼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十七日,我们在平原公社平原大队召开耕读小学学生家长座谈会,出席会议的都是贫农下中农。他们听就是北京毛主席身边的同志来了,都满怀激情地争着倾诉他们的孩子在文化上翻身的喜悦。由衷地表达了他们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现将谈话记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这份调查报告很好,特发表供各地参考。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我们需要有两种小学,而工(耕)读小学是更适合贫农、下中农的迫切需要的。应该进一步抓紧抓好。要更进一步地抓好两头,抓思想,抓总结、交流经验。具体做法则须经过调查研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把学校的根子扎在贫农、下中农中间。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学校党支部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重视通过劳动实践,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劳动安排上,坚持了定点劳动、集中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三种形式,逐步做到了劳动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定点劳动,作到经常和工人、贫农下中农相结合。上学期以来,为了使劳动经常化,以及经常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我们实行了定点定人。提出学习工农群众的优秀品质,学习实际生产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全校九百多名师生,共定了八个点,其中初三以上学生分别安排在一○九户贫农下中农家里和六个机械车间,于每周星期四的下午,分别下乡、下厂,同工人、贫农下中农一道  相似文献   

8.
贫农下中农迫切要求学校的教学面向农村实际,教给学生农村需要的东西。他们说:“我们送孩子上学,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就图个能写会算。要是笔杆子和算盘都掌握在人家手里,咱们咋能当好家呢?”贫农下中农对学校教学脱离农村实  相似文献   

9.
北京延庆县康庄公社康庄学区八达岭中心小学,在青龙桥、石佛寺、黄土梁三个偏僻山区举办的一所巡回小学,深受贫农下中农的欢迎。青龙桥、石佛寺、黄土梁三个村庄由于村子小;人口少,位置偏僻,哪个村都没力量单独办学,能到外村读书的人比较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更是缺少文化。去年八月中旬,八达岭学区应群众要求,在这里办起一所半农半读的  相似文献   

10.
定远县池河初中是一所农村全日制中学。去年以来,全体师生学习了刘少奇主席关于推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认识到大办半工(农)半读学校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端正了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办学方向;同的又深入社队了解贫农下中农的意见和要求,不少贫农下中农反映:上全日制中学,学生不能回家参加劳动,收费又较多,他们负但不起。  相似文献   

11.
新的学年开始了。方菊香来到江西省铅山县石溪小学,翻阅着一年级学生的报名册,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原来,今年贫农、下中农子女报名读书的人数又增多了。是贫农、下中农子女脑子笨;还是教师阶级观点模糊? 石溪小学,是设在农村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里经常有一部分儿童,需要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或者是一边上学,同时还看养着公社的耕牛。有一段时间,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12.
读完《历史教学》五月号发表的"贫农下中农、农村知识青年谈培养革命接班人"这一组文章之后感觉到: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想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出坚强的革命后代,就要学习贫农下中农的那种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耿长锁、王国藩、戎冠秀等农业战线上的老英雄,王培珍、邢燕子等勇敢投入农业战线的新战士的语言代表了我国亿万贫农下中农的心声.他们除了日日夜夜在农业生产战线上披荆斩棘奋发劳动外,还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关心着如何把我国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他们自己身体力行,正在给新的一代做出光辉榜样,同时,也对我们担任教师工作的同志寄以厚望.戎妈妈说:"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各地耕读小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新型学校,和农村已经大量发展的农业中学衔接起来,满足了贫农下中农送子女入学的要求,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发展耕读小学是教育工作贯彻阶级路线为贫农下中农服务的最好形式之一,也是在农村普及小学教育的战略措施我省各地举办的耕读小学,截止一九六五年二月,已发展到三万所左右。很多地区反映,自从办了耕读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的多了,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的多  相似文献   

14.
平舆县南陈大队河湾村处于两条小河相汇合的湾湾里,过去有人说:“小河湾,该遭殃,三面是河一面港”。解放前,除几家有钱有势的地主、富农识字外,广大贫苦农民几乎全是“睁眼瞎”。一九五六年合作化后,这村贫农下中农自己办了一班小学,请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不问群众忙闲,关着门教书,学校办不下去便垮了。当时贫农下中农便议论说:“咱要文化翻身,看样子还不容易呀!”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学里特别是农村中学里,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在学生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世世代代不识字的贫、下中农的家庭里,现在不仅有了小学生,而且有了中学生甚至大学生。这是旷古未有过的事情。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前,贫、下中农的子女从来就是关在学校大门之外的,他们急切想识点字,学点写写、算算的本领,但是很不容易。解放以后,贫、下中农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学校为他们敞开了大门,他们的子女才有可能进学校读书。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同志要认识到,这是一件大事情。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  相似文献   

16.
读了贫农下中农和农村知识青年对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意见后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说,革命的老一辈要经常教育青少年们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要忘记过去的阶级苦,更不能忘了劳动,一不劳动就不和咱劳动人民一条心了.知识青年要虚下心来向贫农下中农学习.要当接班人必须有革命的思想,思想变坏了,什么都完了.他们还抓住青年中不愿讲过去苦、不安心农业生产等活思想及时进行教育,并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他们对青年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地方都在积极举办耕读学校,使广大贫农下中农子女都能上学读书,为劳动人民的文化翻身创造了条件。但是,耕读学校的办学经费如何解决呢?在这个问题上几年来一直是有斗争的。有一些富裕户,反对集体负担办学经费,主张“谁上学谁出钱”。他们说:“贫农下中农子女读书,要队里补贴工分,太不合理。这是个人占了集体的便宜,我们吃亏了。”有些思想糊涂的人也跟在后面说:“集体办学,‘群众’担负太重,影响社员收入。”因此,“谁上学谁出钱”  相似文献   

18.
1963年以来,我校少先队在溪口党、团组织的关怀与领导下.依靠贫下中农,建立了一支由贫农下中农组成的阶级教育队伍,坚持对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一)请老贫农、老党员作新旧社会对比报告.我们曾请了老贫农吴灶金给三年级以上中队的儿童讲述了他的惨痛家史:解放前他一家六口,被万恶的旧社会迫害死掉四人,剩下他母子俩到处讨饭为生,流离失散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重见相聚.接着  相似文献   

19.
去年五月,平舆县小徐大队的小冯庄办起了一所耕读小学,群众都公推阎克英当教师。阎克英是个贫农的女儿,共青团员,中等专业学校肄业后,一直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她担任耕读小学教师后,依靠党的领导,依靠贫农下中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从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我县小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六三年在校学生比解放初期增长三点九倍。但这种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特别是去冬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以来,广大贫农、下中农送子女入学的要求更加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