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瑶 《考试周刊》2009,(12):23-2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生态文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纵观生态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生态文学在如何激起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如何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的意识方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悲和喜。本文试通过对瑞切尔·卡逊、麦尔维尔、梭罗、狄金森等作家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学作品的分析.对悲和喜两种生态文学的文学形式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娴 《文教资料》2011,(30):34-35
文章结合文学翻译本身的特点.从译者的认知过程、心理状态、语言创造能力和精神力量四个方面谈谈译者的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及对文学翻译的作用,从而对文学翻译有更深刻的了解,加强译者的主体自身的素质,为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季进:我们还是从你倡导的“华语文学”的概念说起吧。大陆学界习惯上把大陆文学、港台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截然划分.很少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而你的研究则涵括了两岸四地的华语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把大陆、台湾、香港、大马的华语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视为一个汉语写作的有机整体。对你而言,“华语文学”不仅越过了空间与国界.更整合了所有以中文叙事构成的意义空间.既有历时性的上下文关系,又构成了平行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4.
林佳 《文教资料》2009,(36):17-18
张资平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借鉴使其创作呈现出别样的风格和姿态.为“五四”文学初创期输入了新样式.更在中日文学交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本文在张氏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接受的基础上,对其接受价值进行再认识、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作人对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30三代“左翼”文学的批判。周作人以他自己的“言志”的文学、“性灵文学”、“自我表现”理论为尺度,对“左翼”文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批评。他把当时宣传革命思想、反映革命要求的文学视为“载道文学”。尤其对“左翼”文学所表现的阶级功利主义给予抨击.强调文学的诚与达。尽管周作人对“左翼”的立场和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偏激的,但就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其合理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6.
王若兰 《文教资料》2011,(29):20-22
从1607年开始的殖民文学,标志着后来的美国“主流文学”的开端.这是一段探险与开发的文学,是一段创造和记述历史的文学,也是一段丰富而深沉的精神追索的艾学。本文以清教思想对北美殖民地文学的影响为视角.展现了北美清教殖民地的建立过程,详细阐述了清教思想的内容.分析了清教思想对殖民文学产生的影响.以至于在整个美国文学史中所呈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红娟 《语文天地》2009,(11):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文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对我国的文学名著进行阅读赏析.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注重对学生名著阅读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帮助他们形成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谈论“文学”的时侯,所有的发言主体都只能是现实中具体的人,其视野必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从来不存在什么抽象的“普世”的文学视野,它总是要随着现实主体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所以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文学主体的多样化和不断丰富.必然带动文学的视野向着更为广阔和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现代学科分类理念导引下的文学观念却越来越走向行业化、专业化,壁垒森严的条块分割使文学削弱了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真义,目前学界正在逐渐地对此狭隘化的观念体制进行反思.从言说的对象转到言说的媒介,再到思索的主体,即由说什么、如何说而归结到谁在说,从而回到视野产生的本源,从主体的角度探索文学视野不断发生转换的本质缘由和意义.这里的几篇短文试图从书写文本的文字媒介以及被专业化了的文学之为文学的观念入手,探索在当前文学发展的形势下,打破现行观念体系以及树立大文学视野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我们当下文学观念的新建设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宋玉开创的“悲秋”、“伤春”的文学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诗赋多危苦之词、哀怨之情,其对宋玉感伤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非常显著和深刻的.因此,对两者的渊源关东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感伤主义文学传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文学。”因此。对选入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应改变过去以背诵为主的教法.注意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文学情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