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周文昭 《收藏》2012,(12):68-73
清宣统二年(1910年)4月,度支部呈上《厘定币制酌拟则例》及《筹拟旧币处理办法》等奏折,随后清政府颁定《币制则例》。造币总厂开始制造“大清银币”壹圆、伍角、贰角伍分、壹角(图1~4),但因库银缺乏,铸额有限,除伍角外,其他三种并未流通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传银 《收藏界》2013,(2):55-57
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版别多式,设计新颖,制作精良,历为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笔者有幸获藏几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不同版式,其中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比较稀少。现随文介绍于后,以供同好鉴赏。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图1),直径39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下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左右两侧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  相似文献   

3.
杨觉 《收藏界》2010,(8):72-73
加打“苏维埃”戳记的银币,在华光普先生所著《中国银币目录》一书中有记述:1931年湘鄂西苏维埃政府铸行,系土版银元,铸工较原版粗糙,袁像右侧戳有“苏维埃”三字硬记。限苏区流用。  相似文献   

4.
陈传银 《收藏》2009,(11):120-120
笔者数年前集得一枚“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该银币铸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江南省成立银元总局后的初铸币,因无干支纪年,俗称老江南银币。该币直径40毫米,厚2毫米,重26.51克(见图)。该银币直齿边,表面有轻度磨损,为保留原包浆,故未作除锈清理。其正面由S纹组成的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满文;圈外上方自右至左为“江南省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两侧分列六瓣花星。背面中间为“珍珠龙”图案,龙背长刺,龙外无圈;上下均有英文字母及面值,两边亦有六瓣花星;边纹则与“珍珠龙”版相同。其成色符合标准,包浆入骨,色泽自然,找不出作伪之嫌疑。  相似文献   

5.
张同光 《收藏》2009,(4):118-119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清廷实行币制改革,统一颁发“大清铜币”祖模,要求各省派专员领回依式仿铸。光绪三十二年春安徽铜元局开铸中心阴文“皖”字大清铜币,上书满文“光绪年造”,两边为“丙午”纪年,下分别为币值“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左右列“户部”二字,背为大清龙图,上书“光绪年造”,环书英文“大清帝国铜币”。  相似文献   

6.
王钢 《收藏》2010,(4):135-139
《收藏))2009年第11期刊发了笔者《“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一文后,通过与众多泉友探讨交流,使我又认识了一些新版别。笔者曾在前文中介绍过“O”版和三角圆“O”版,近来经研究发现,由于“O”的位置略有不同,又可细分为多种版别。到目前为止,除了九年“袁大头”外,其他三个年号均有新发现,兹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文君 《收藏》2010,(8):132-133
中国机制银元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广东,由于商民皆喜用,官府又获利丰厚,随后各省竞相效仿。据民国时期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瞵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干无法搜罗耳。”  相似文献   

8.
崔艺民 《收藏界》2013,(2):59-59
"久阿尼西"银币是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西藏地方政府"商上钱局"铸造的银币。在清光绪十六年时西藏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以市场急缺流通货币及驻军需购买粮草为由,行文呈报当时朝廷驻藏大臣长庚,经过商讨后,批准了这一造币要求,并由"商上钱局"设计了类似"久松"形制的"久阿尼西"和  相似文献   

9.
陈瑞海 《收藏界》2010,(8):73-74
在钱币界,为海内外所公认的有三大“孤品”银币,一为“奉天一两”,一为“吉字一两”,一为“云南庚戌”(注:该品银币上“戍”为误写,应为“戌”),而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云南庚戌”,它的全称为“宣统元宝庚戌春季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背蟠龙珠光云纹。  相似文献   

10.
李训刚 《收藏界》2013,(4):67-67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  相似文献   

11.
吴强  马彦林 《收藏》2015,(1):71
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892~1907年),新疆地区采用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机具土法打造的系列"光绪银元",具有典型的新疆地方特色,铸地有喀什噶尔、阿克苏、迪化。其中喀什噶尔铸币有正面汉文喀什、喀造及无标记三种版式;迪化铸币正面汉文纪值有大写壹、贰、叁、伍与小写一、二、三、五等多种;阿克苏铸币中伍钱大写,一钱、二钱、三钱小写。  相似文献   

12.
王钢 《收藏》2012,(4):92-97
随着袁像"壹圆"银币版别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鉴赏过程中,有些藏友提出了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有的需要说明,有的需要论证,有的需要规范。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关于版别的概念所谓版别,就是版与版之间不同的区别,不外乎有几个方面:一是区别于银币的不同铸造年份,以及区别于完善设计、制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林文君 《收藏》2010,(5):134-135
2009年末,在咸阳收集到一批古代丝绸之路上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钱币。这批银币共12枚,全为打制银币,有双面打压和单面打压之分。图案均以动物花卉为主,最显著的特点是每枚银币上都有孔雀和花卉(或太阳)图案。形制有圆形、方形和多边形(见图)。  相似文献   

14.
林文君 《收藏》2009,(7):129-129
一位泉友在西安古玩市场上收集到几枚古代外国银币,请我鉴别。经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是一批古代丝绸之路上“西郡太守”的银币。这批银币共6枚,直径13-20毫米、厚度11.9毫米、重量9.5~12克。  相似文献   

15.
寇尚民 《收藏》2013,(9):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因统  相似文献   

16.
笔者藏有两枚出土于汝州市下程村的三铢古钱,其中一枚还留有当时铸造的浇口(见图)。该币直径24毫米,三铢两字看似平常,然字体深峻,包浆自然。关于三铢钱的铸造年代,学术上存有争议,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  相似文献   

17.
田文 《收藏》2010,(1):136-137
西藏自元朝归入中国版图以来,藏民族就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建立后,继续对西藏行使主权。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尼泊尔)在英帝国的支持下屡犯边境、再次侵藏,洗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相似文献   

18.
集币爱好者都知道,“奉天一两”银币存世仅见一枚,是被国内外集藏界公认的中国近代银币珍品,据悉这枚银币孤品曾在1991年美国加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3.5万美元的底价竞拍,最终被一位台湾收藏家以18.7万美元的高价买入,并创下当年中国钱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现该币存于台湾鸿禧美术馆。据保守估计,目前这枚银币大珍品的市场价高达人民币600~8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姚欣荣 《收藏界》2012,(9):66-69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  相似文献   

20.
徐成 《收藏界》2012,(3):71-72
近几年,钱币市场广泛发展,参与收藏和投资旧中国机制银币与新中国银币的人越来越多。中低价位的新中国银币仿制品也不在断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