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辛派爱国词的产生 ;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 ;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与姜夔共同铸就了南宋词坛的辉煌,作为爱国文人,词坛前辈,辛弃疾其人其词对姜夔都有很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对稼轩爱国词对姜夔词的影响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4.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辛派爱国词的产生;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6.
辛稼轩的爱国词在当时就对爱国志士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到了清代,尤其是到了晚清时期,稼轩风又再次鼓扬起来,为中国的爱国词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光辉一笔。  相似文献   

7.
词萌发于隋,成型于唐,鼎盛于宋,遂有宋词一说。两宋时期,词林茂盛,清辞丽句,赫然流于词章,卓然大家,傲然立于词坛,词作之灵光,词家之豪气,竟前照南唐五代,后映元明清今。追问其所以然者何也?窃以为,除去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原因外,大概两宋皇帝多御制,也是不可忽视之重要因素。曾不闻古语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两宋赵姓皇帝共有18代,北宋、南宋各有帝9人。帝中7人传有词章,他们是:北宋仁宗赵份、神宗赵项、激来赵估和钦来赵桓,南宋高宗赵构、孝宗赵吝和宁宗赵扩。治词帝数占总帝数…  相似文献   

8.
张元干为南宋词人,其词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具有爱国思想。本文着重论述了:张无干爱国思想的成因——社会环境之外还有家庭、交游及颂经习儒诸因素的影响;张元干爱国情感在词中的多侧面抒发——颂和平生活、欲收复失地、与奸臣抗争、望君臣砥砺。同时还对张元干爱国词对南宋词坛的最大影响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投降政策的批判以及对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苏辛词的关系是词学批评史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自南宋进入词学批评视野始至近代约七百余年的接受历程中,涉及到苏、辛词体派上的承继关系、风格意境异同、词史地位诸方面;由于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词学观念、理论宗尚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在不同的词学批评者和词派那里皆代有不同。与这一“接受之链”的嬗递过程相应,词学批评史的若干建构特征亦由此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1.
张忠芳 《文教资料》2014,(16):11-12
南宋初期的袁去华,词作颇具特色,尤其是寄慨国事的爱国词,意境雄浑开阔、音调悲愤苍凉,体现了他的个性和品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因之,袁去华在南宋初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爱国词人。  相似文献   

12.
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宋立国均仰赖运河。北宋定都无险可守之汴京,实迁就于运河漕运之便利,依靠运河维持“强干弱枝”立国之势。运河、尤其是汴河,漕运东南粮米、钱帛,不仅供养京师上百万官兵士庶,而且兼顾边防和灾区所需。河漕运之阻滞,是北宋亡国的重要原因。南宋将行都定于临安,运河也是重要条件。江南运河对各地财赋之转输、政令布达之通畅,以及沿岸地区之繁荣,成为南宋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浙东运河又成为对外贸易获取商税的重要通道。另外,盐税在两宋财政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而运河又在食盐运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爱国思想产生的根源:从社会政治背景来说民族矛盾是辛弃疾爱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每当民族压迫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绪必然高涨。在文坛上响遏行云的声音也必然是反侵略、反压迫、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祖国统一。辛弃疾生长于沦陷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了辛弃痰作为词人的爱国思想.他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思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爱国主义成为辛词的主旋律,雄劲而又悲壮沉郁则成为辛词的主体风格。辛弃疾以爱国主义词人的杰出身份高标词坛。  相似文献   

16.
南宋和州词人张孝祥,一生力主抗金,在其留存的220余首词作中,无论是《六州歌头》的忠愤悲壮,还是《念奴娇&;#183;过洞庭》的清旷豪迈,都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骏发踔厉的词风。张孝祥前继苏轼,后启辛弃疾,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登临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宋词登临之作,南渡前后所传达出的格调、风貌大不相同:北宋词人抒发的多为艳情、柔情,以相思、思乡为主;南宋登临词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了传统柔情外,家国情怀、壮志逸兴亦很常见。从描绘景象上看,北宋词人登高远眺所关注的多为斜阳、草树、飞云、归雁等悠远、阴柔之景;南宋则更多山河、关塞等宏阔、雄浑之象。从整体格调上看,北宋涉及登临的词作大多低婉凄迷,南宋则阔达浪漫。通过两宋登临词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词体从北宋到南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怀着收复中原的愿望,先后向朝廷上《美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两宋话本小说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是两宋时期出现的白话小说,是来自民间,产生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艺术,这门艺术以听众为对象,在唐代出现,两宋日益繁盛,它偏离了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内容世俗化,叙事口话化,谈吐市井化,它既是两宋经济,文化繁荣,各类有权有势者文化生活繁盛的产物,又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