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一、教师范读营造气氛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  相似文献   

4.
正朗读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小学的语文朗读呢?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中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可以促进阅读教学。文章从教师示范朗读,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教师深情范读,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范读针对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学手段也日趋丰富、新颖,传统的范读逐渐被忽视、冷落了。很多教师认为,录音磁带朗读比自身范读要规范、标准,因而担心范读效果不理想,会影响学生听课,或影响教师形象,故以“名家朗诵”磁带代劳。也有些教师以为范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多大作用,不如不读,  相似文献   

7.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8.
范读是引导学生朗读的第一步。教师范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显著效果。声情并茂的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鲜明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要优化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深情范读,以情激情小学生悟性高,接触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范读是教师对每一个词语和每一个句子的深刻感悟和解读,通过饱含深情、绘声绘色的朗读把丰富的人生积淀和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表达出作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中,教师的范读有着其他范读形式(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教师范读、朗读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朗读的参与度,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扎实的朗读素养。  相似文献   

14.
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学生的朗读.智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还可“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欣赏和朗读的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感的熏陶。但是.在实行课改的今天.有的教师为片面地追求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教师的范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海 《甘肃教育》2020,(2):99-99
朗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最显功底和才情的事儿。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亟需指出并纠正。一、用媒体范读代替了教师的范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涌入课堂,教师的范读逐渐被"机读"代替,教师觉得自己读得没有专业人士好,羞于当面范读,又懒得去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于是干脆用多媒体代劳,这种现象已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夯实,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标杆,在范读引路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强化引导,在巧妙点拨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多维对比,在辨析体认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就能铺实低年级朗读指导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18.
张燕 《考试周刊》2013,(35):30-30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如果教师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去范读,哪怕只是一段,甚至是一句,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重视两个前提工作,即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初读,教师的范读能起到指引作用,而学生的初读能起到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引领学生肘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但是随着电教器材进入课堂,教师范读课文越来越少。很难见到教师声情并戍的朗读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师的范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