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戈尔年轻的时候,依照父亲的吩咐,来到这里管理祖传的庄园。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银白的河流像一条玉带,蜿蜒地在碧绿的田园和树林间流淌。泰戈尔十分喜欢这里,许多闲暇的时间,都坐在船上,四处漫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印度,取经故事里的"西天",一个印象里多么神秘的国度。它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端。在这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泰戈尔。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的家庭。家里的兄弟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年轻的时候,依照父亲的吩咐,来到这里管理祖传的庄园。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银白的河流像一条玉带,蜿蜒地在碧绿的田园和树林间流淌。泰戈尔十分喜欢这里,许多闲暇的时间,都坐在船上,四处漫游。这一天,他看见岸边一片喧闹,一个小伙子被牢牢地捆绑在一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是个丰富的存在,其哲学思想和他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的影响都是复杂的.通过对"第一个"学泰戈尔的郭沫若与"最善学"泰戈尔的冰心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二者接受泰戈尔思想的不同向度前者主要接受的是泰戈尔的宇宙观泛神论,而后者主要接受的是泰戈尔的人生观"爱"的哲学.这可以从他们的童年、性格气质以及相应的心理定势方面找出个中原由.  相似文献   

5.
郁龙余 《师道》2002,(3):50-51
今年,是泰尔尔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和逝世六十周年。作为一个泰戈尔研究者,我自然有许多话要说。然而,这里我最想说的,不是他的诗歌有何意义,他为人类文学宝库做出了多大贡献,而是庆幸他的幸运。大多数中国读者知道的泰戈尔,是一位鹤发银髯、慈眉善目的长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东方获得者。不大有人知道,泰戈尔曾是一位神童,一位充满自信和自负的  相似文献   

6.
“梵”与“人”是泰戈尔重要的哲学思想,指导着其文学创作.运用丰富的例证,分析了泰戈尔散文诗中所萦绕着的“梵”与“人”的主题.认为“梵”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它无处不在,以多种面貌出现在泰戈尔的散文诗创作中.“人”则是“梵”所构成世界中最特殊的存在,“人”与“梵”的关系始终是泰戈尔散文诗创作中探讨、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围绕"复活东方文化"的一系列演讲引发了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作为众所周知的印度文学光辉代表,同时也是国际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家。他博学多才,在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过93部短篇小说作品,他本人更是被誉为印度短篇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泰戈尔:"他的作品完全可以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作品相媲美。"可见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名气之大、成就之高。在这里我将从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摩诃摩耶》(又译《莫哈玛娅》)着手,试探究隐藏在这些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宗教与哲学上,泰戈尔崇敬大梵。泰戈尔的泛神论是一种特殊的三位一体学说。三分之一属于庄子,三分之一属于爱默生,三分之一属于远古时期的印度。泰戈尔从西方吸收了关于人的思想,并形成了一套泛爱的主张。泰戈尔的诗学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一、泰戈尔以绝佳的方式将为人和为文统一了起来。二、泰戈尔诗学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三、泰戈尔终身都致力于将有限与无限相结合。四、泰戈尔强调美的真实本质。五、泰戈尔根据现代西方文论,重新界定了情味。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作品的译介在日本掀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泰戈尔首次访日前后,出版了很多泰戈尔的作品译本和研究专著,但这次人们关注的多为其思想而非作品本身。二战后,日本人在不安和绝望中重新找到泰戈尔,又恰逢1961年泰戈尔诞辰100周年,为此日本各地都组织了泰戈尔纪念会,翻译出版了很多泰戈尔的作品,特别是诗歌。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高腾,引发了第三次泰戈尔热,日本学者更全面地翻译了泰戈尔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徐广清 《语文知识》2014,(12):15-16
江苏高考自2014年起将泰戈尔的《飞鸟集》纳人考试范围,取代了郭沫若的《女神》的位置。如何考查不得而知,但考生对诗句的正确解读将是实实在在的挑战。这里谈谈解读泰戈尔诗的若干方法,欢迎方家指正。 方法一:知人论世法。须了解诗人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幸福观,知人而论诗,才能给出较为中肯的解读和评价。譬如诗集中有一些诗关涉生与死的话题,我们可以注意到,泰戈尔面对死亡从容、淡定甚至心向往之,这与他信仰的印度教的生死观有关。印度教认为生死存在轮回,死亡不过是进入另一段生命历程的通道。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教宣扬因果报应,作恶者下地狱,行善者上天堂。泰戈尔笑对死亡源于他对善、对爱的追寻与践行,故无惧死亡,拥抱死亡。  相似文献   

12.
江雪 《华章》2011,(32)
本篇文章围绕着泰戈尔诗歌中对于男女爱恋的描写来展开讨论.泰戈尔诗歌中的爱恋有着诗人独特思考以及哲理色彩,在诗歌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爱恋状态下的女性形象.而这些都与诗人自身思想与传统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白面,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的<三友图>,成绝世佳品.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活是泰戈尔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书信集《孟加拉掠影》是泰戈尔对这一时期乡村生活和情感的记录。该文以《孟加拉掠影》和泰戈尔在乡村生活期间的创作为依据,梳理了泰戈尔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从泰戈尔对大自然的亲近、赞美及运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对其情感态度的表现三方面论述了泰戈尔对大自然的情感态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穿过死亡之门/超越年代的陈旧的道路到我这里来/虽则梦想褪色.希望幻灭/岁月聚成的果实腐烂掉/但我是永恒的真理,你将一再会见我/在你此岸渡向彼岸的生命航程中——泰戈尔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是徐志摩心中崇拜的偶像之一,就在1924年泰戈尔访华一年之后,徐志摩在给泰戈尔的信中对泰戈尔的中国之行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是个丰富的存在,其哲学思想和他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的影响都是复杂的。通过对“第一个”学泰戈尔的郭沫若与“最善学”泰戈尔的冰心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二者接受泰戈尔思想的不同向度:前者主要接受的是泰戈尔的宇宙观泛神论,而后者主要接受的是泰戈尔的人生观“爱”的哲学。这可以从他们的童年、性格气质以及相应的心理定势方面找出个中原由。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1861—1941),出生于印度的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父母常把泰戈尔交给仆人照顾。仆人贪玩,嫌带泰戈尔行动不方便,就在椅子旁用粉笔画圈将他圈了起来。窗外的鸟叫声深深地吸引了泰戈尔。泰戈尔挪到圈外,看到窗外自家后花园的景色,不由诗兴大发,写了人生中第一首诗歌。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在线报道,《泰戈尔歌曲精选集》出版首发式暨泰戈尔作品音乐会17日在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举行。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中央音乐学院领导郭淑兰、中国音协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陈自明等出席活动并致辞。《泰戈尔歌曲精选集》收录了泰戈尔创作并在印度广为流传的50首歌曲,内容涉及爱国、虔诚、爱情等多个方面。它的翻译出版,不仅填补了泰戈尔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创意]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