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运用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裕固族民俗体育赛马、摔跤、射箭、拉爬牛、顶杠子、拔腰、拔棍等在裕固族聚居区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由"生活性"游艺性"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向"观赏性"表演性"竞技性"的传统体育发展,反映了人口较少的裕固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传承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少数民族在其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衣饰民俗文化,色彩在古代华南少数民族衣饰民俗中的运用,体现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艺术特点,从而使衣饰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对于加快民族聚居区的教育信息化过程极为重要.本文对甘南藏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提出了甘南藏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甘南藏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以160名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辅以面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抽样调查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一些群体性特征,阻碍了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探讨对策,克服障碍以提高其听说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整个改革中的难点,而处于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当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留守儿童多,师资数量少,缺乏民族特点等。对此,应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实际成效而不是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多样化的语言服饰节日文化以及生态的建筑饮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本地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性与抽象性使其与乡民生活存在差距、乡民知行脱节、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底子薄等.因此,要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就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四化":一是化为乡土语言的现代化表达;二是化为乡土生活的行为表现;三是化为乡民利益的实际表现;四是化为新时代的宣传形式.  相似文献   

7.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金勇 《广西教育》2014,(19):30-31
对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地域分布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地域分布特征,提出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水平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础,改善“双语”教学环境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位于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新疆唯一一所以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为上的师范专科学校。文章分析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营造“双语”校园环境的措施,并提出了优化“双语”教学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内陆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人口8700万。境内有55个民族成份,14个世居少数民族,3个民族自治州和4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415万,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对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居民参与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遵从民族习俗;民族形式的运动会、竞赛活动、节庆活动、风俗活动为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提出对策:1广泛开展传统体育教育,树立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传统体育价值观;2发展传统体育产业,调整居民传统体育消费结构;3依托运动会、竞赛活动、节庆活动和风俗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4建立科学的传统体育传承及发展模式,树立优秀传统体育传承典范.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内陆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人口8700万。境内有55个民族成份,14个世居少数民族,3个民族自治州和4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415万,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6,(6):99-107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个别地方和一些阶段的发展又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西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困难的深层原因,是解决其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通过叙述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现状及历史缘由,分析当地经济发展困境及其内生原因,探讨非正式制度对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影响,对解决经济困境的对应非正式制度安排,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敏  王艳 《教书育人》2012,(33):26-27
一民族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一)民族旅游的涵义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域被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域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的旅游经历。强调的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范围,旅游目的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民族文化[1]。民族旅游往往具有民族性、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原则性的特征。民族旅游的发展往往依托了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地往往因为其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15.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困境,如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性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人才偏少等.为此,民族聚居区高校立足实际,在培养和引进在职教师的同时,通过支教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强化民族聚居区地方高等的造血功能,对民族聚居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困境,如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性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人才偏少等。为此,民族聚居区高校立足实际,在培养和引进在职教师的同时,通过支教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强化民族聚居区地方高等的造血功能,对民族聚居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低于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从人类习得第一语言的经验看,学习一种语言基本上靠刺激,包括听说读写思视。其中,自然语言环境起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朱安文 《教育评论》2012,(1):108-1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教育模式仍以汉族为准,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正逐渐淡化。本文就此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应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突出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保障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44-49
关于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既有研究大多停留在论证基本概念、价值、可能性与限度等基础理论问题上,对司法技术的开发研究较少。在法律推理的理论进路中,少数民族民俗习惯可被认为是一类特殊的法律论述形式,作用在于连接法律推理的链条。诉诸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推理(论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形式,另一部分是一组批判性问题。对诉诸少数民族民俗习惯推理的司法技术的开发,增强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南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高校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与新疆其它高校相比面临着更加特殊的困难.论文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入手,对南疆地区高校三十余年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进行一次整体上的梳理,展示出南疆高等教育汉语教学改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