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飞过天空的野鸭群具有无形的价值;出没山间的灰熊具有无形的价值;野外的声音、气味和记忆,以及我们在野外所看到的、所喜爱的一切都是有无形的价值,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奥尔森总结说:宁静也具有无形的价值。宁静不仅仅存在于自然主义文学中,宁静更是普世的,相伴于生活左右的,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宁静尤其对于教育工作者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在当代中小学教育科研中,这句话犹如远古的钟声,让我们似乎一下子从名目繁多的理论学习、五花八门的科研成果中清醒、解脱出来。任何深入的研究工作都需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可纵观现状,现代中小学教育科研者有太多东西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浙东,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有一所乡村中学,以其名师名人荟萃,教育教学质量卓著而声名鹊起,成为浙东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春晖中学,时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让我们用文字去回顾她灿烂的昨天,再现那历史的镜头——  相似文献   

4.
教育所蕴涵的爱,应该是持久和永恒的爱,是真心和真诚的爱,是不允许有选择的无私的爱,是博爱、大爱。教育应该具有来者不拒的胸怀和大气。  相似文献   

5.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乌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鸟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江南一处偏僻的乡村--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邀集一批开明进步之士.创建春晖中学,实践"纯正的教育",开一时之风气,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风骚,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望历史,我们在惊叹敬佩之余,恐怕还需要多一些思索和比照,以期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需要的视角反思教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和反思教育在繁荣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对教育需要的视角和品味,更可以从需要展开和满足的过程考察和体悟学生需要的意义和限度.对教育需要的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确立教育价值的基础,并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他教育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探讨和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教育需要,关键是研究人的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需要作为人对教育活动不断表现出的缺乏感和要求,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第一需要”出发研究历史 ,又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完全统一的理想社会为终极目标的学说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实质上也是转化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矛盾的任务。这是因为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具有统一性 ,社会需要源于个人需要 ,是个人需要的集中表现 ,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所包括的个人需要的满足。同时 ,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也有不统一 ,甚至对立的一面。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中共同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需要 ,而不是个人需要的总和 ,二者并不等同。社会需要不是每一个体都能意识到 ,都能认同的 ,但它又…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快”、被一陕”字充斥的时代,没有什么事不是用速度和“快”来衡量的,仿佛只要“快”便是先进,便是优越,便是真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许多事情,从来就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过快的速度不但不会令我们受益,还会造成很多危害。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营造宽松教育氛围的主体,应建立和发展和谐和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讲法语沟通心灵的技巧以及对学生某些“过失”的宽容,从而保证素质教育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余丹 《广西教育》2012,(32):68-68
《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是我在大学时代买的一本书,其作者保罗·弗雷勒是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曾获得“夸美纽斯奖章”,被誉为“巴西教育改革中的格瓦拉”。他的这本书以书信体为叙述方式,具有直指人心的辩驳效用。  相似文献   

14.
杨木 《教育》2007,(6S):1-1
教室不设讲台,教室的三面墙全是黑板,课堂上教师讲十分钟后的时间全让给学生……这些,就是近日《教育》旬刊记者在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亲历。杜郎口中学在“热热闹闹”的教学改革中,紧紧抓住 “以学生为主体”这根牛绳子,创造了全省农村中学教学改革的典型,并吸引了全国教育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杰出的先贤们就点燃自己的心灯,赋予了学校,教育以生动的精神。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就是其中杰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特殊需要不仅是国际全平教育的重要概念,也是我国特殊教育活动改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词汇之一.实施特殊需要教育,“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亦成为当今特殊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活动的依据。可以说,基于特殊需要的教育思想不仅已经在当代特殊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地畏现出来,而且已成为特殊教育理论建构过程中重要的核一心性概念。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特殊需要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把原来狭义的残疾教育,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特殊需要教育,为所有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个别化和综合性的教育服务。心理健康的服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芬兰的教育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其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的视野及实践能力无可比拟。当然这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其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真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哪怕是一位小学教师,其受尊重的程度也不亚于国家元首。芬兰的教师多数具备高学历(硕士甚至博士),当然不是花钱买来的。芬兰的各种高级研修班,进修的多半是教师;而在中国则多数是政府官员在镀金,贪图虚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与精神交往实践过程中,为了协调利益关系、维系社会和谐与涵养精神生活,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实践活动的一种摄取状态。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状态、个体思想品德成长状况在需要层面上的折射。综合运用“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哲学范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意味着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要的主体地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的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命题,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陈永 《教育文汇》2009,(9):24-25
放学后,我在办公室正想静静地做些事,班长王书敏气喘吁吁地说:“陈老师,不好了,赵考查、郭凯达、周虎、王浩他们四个在班里搞破坏”。我一听,马上和王书敏急急忙忙走到教室,见一张桌子躺在地上。桌面有明显的损伤,一条桌腿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