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孙犁晚年仍然坚持创作,写了大量作品,创作热情值得肯定。但是,他晚年的创作也有明显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他过分强调文艺创作的道德标准,对艺术形式的要求却重视不够。他片面推崇写实的精神,忽略了艺术的想象,使作品沦为生活平板的纪录。他一味倡导行文的朴实,忘记了文辞的经营和文学审美品质的打造,造成了文风的干枯、寡淡和单调。对孙犁本人不必苛责,从他的晚年创作中汲取一些教益似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作家孙犁在晚年将艺术创作的基点落脚于对艺术格调的研究与品评之上,将个人阅读与思考所得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分析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作家的创作高度,来指导自己晚年创作的语言与心理变化。指出文学作品的语言要能够使人读后感觉值得玩味,并且从中表现出作家"世界民"的眼光和宽厚的心胸。同时,通过其晚年的一系列散文与杂文作品,来分析他是如何利用个人独特的书写特质来提升创作的格调、把握作品格调的高低的。  相似文献   

3.
孙犁进入人生晚途最为鲜明的表征,莫过于晚年著述中流露出的精神返回意向和浓重的怀旧情绪.晚年孙犁的精神返乡之旅,主要表现在通过对故人、故事的怀念与追忆,试图回到挥洒青春热情的抗战年代.在这三种不同向度的精神返乡之旅中,凸显出一个迥别于此前形象的晚年孙犁,其写作由此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与天津市孙犁研究会联合组织了这次笔谈,邀请本市四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对革命前辈、文学大师孙犁的抗战题材小说进行再解读,旨在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作家孙犁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此时,他已然步入生命的晚途.文革经验、无以抗拒的生命衰老及其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成为晚年孙犁所有言说的内在规约.综观孙犁晚年的创作,"失望"与"愤激"是弥漫其间的两种主要情绪,分别对应着其文革经验和步入人生晚途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6.
晚年孙犁愈加浓烈的故乡情结成为他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他以悲悯与忧患的情怀写出了故乡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以及人性的复杂,表现出了对故乡眷恋又隔膜的复杂情感。晚年孙犁故乡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集体无意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经历、心境和个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晚年孙犁愈加浓烈的故乡情结成为他强大的心理创作动力。他以悲悯与忧患的情怀写出了故乡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以及人性的复杂,表现出了对故乡眷恋又隔膜的复杂情感。晚年孙犁故乡情结形成的原因与集体无意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经历、心境和个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长伟 《文教资料》2009,(23):20-22
孙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他小说浓郁的诗情画意,更因为他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创造出了与相似风格作家不同的诗意--现实生活的诗、欢快的诗.本文对孙犁小说独有的诗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本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段革命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翠革命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犁具有和其他工农兵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精神。他建国前的小说,在构思与选材方面,以独特的视角对接“为工农兵”的大方向;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以对真善美的发现和欣赏的心态,赞颂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在情趣与风格方面,以独特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理想,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总起来说,就是“遵循大方向,坚持独特”。这种创作精神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和其他工农兵文学不同的面貌,而这些作品,却又从另一侧面代表了上一世纪工农兵文学的文学成就。它和其他规范性的工农兵文学作品一起,共同表现出工农兵文学的多样性。当今,发扬孙犁的这种创作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犁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他总是把生活表现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他以独特的视角 ,含蓄动人的意境美 ,表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 ,劳动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女性意识与孙犁的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孙犁是一个女性意识相当强的作家。女性崇拜思想反映了孙犁较强的现代意识,但女性个性和性别角色的淡化又使孙犁保留了男权中心文化的印痕。孙犁还有着强烈的贞操观念,这带来其作品的纯洁、单纯之美,但也束缚了其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与那些男性文化叙事不同,孙犁文学创作所操持的主要是一种女性表达式,它具有柔性的力量和美感,虽不如男性语言和阳刚美学来得大气磅礴、震撼人心,但它给人的感受却是内在、和美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13.
宋玉开创的“悲秋”、“伤春”的文学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诗赋多危苦之词、哀怨之情,其对宋玉感伤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非常显著和深刻的.因此,对两者的渊源关东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感伤主义文学传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小说以风格独特著称,这种独特风格源自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审美的基点是朴质纯情的乡土气息,以朴质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丰富的斗争生活,他倾心于美好,崇尚纯洁朴直,真切地关注时代和现实,在忠实于真实的同时,又用浪漫诗情致力于表现美的极致,给小说带来诗意的抒情和浪漫的气息,写出了他所期望的美好的事物,使美和感情得到升华。以孙犁不同时期的若干作品为例,从三方面分析了对其审美创造起导向和升华作用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1920—40年代的文坛上活跃着一群潮汕女作家,有冯铿、冯素秋、陈波儿、陈凤兮、陈曙光、许心影、张荃、余志群等,她们的文学创作与现代文学史上的五四新文学、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等各时期文学主潮保持一致,展现了鲜明的时代风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除了冯铿、陈波儿以外,其他几个女作家鲜为人知。重新钩沉史料,领略她们的文学才情和时代精神,审视她们在文学史上的命运,可以窥见现代潮汕女性直面时代变迁的一种积极投入姿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藩王,朱有Dun能奉藩自全,而政治上的无作为却玉成了他对杂剧的创新。朱有Dun剧作在体制方面的创新是普遍的和系统的(这一点在同时代尚无人与之并列)。这和前人认为其“犹有金元风范”即对元曲名家名作的忠实继承并不构成矛盾。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动力。二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作品思想内容上由于正统教化和韬晦保守带来的不足,从而构成了朱有Dun杂剧艺术上的成功,也促进了宫廷杂剧的一时繁荣。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模仿论作为文学创作的一条清规戒律左右着文坛,文学创作既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叙事,也是作家对自己阅读记忆的重造,通过阅读而获得的记忆或许不能直接成为作家们创作的精神资源,否则就有可能陷入机械模仿窠臼。然而,不能直接并不是说就不能作为资源利用。在利用阅读记忆作为写作资源的时候,作家应该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参与与否,正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与经典性的标准。主体性参与意味着的不仅仅是作家要去思考如何创造而不是如何模仿前人以工匠的虔诚去简单的制作,而且也意味着作家需要去思考生活,并穿越生活发现活生生的人,在讲述一切的同时,参与到德里达所说的唤起民主、最大限度的民主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与名著对话     
名阅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日前在大学新生中进行了一次本阅读情况的调查,并针对调查情况,着重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电视剧的观看能否替代本的阅读;二是学生觉得名阅读艰难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凌力不是传统男性主义的接续者,也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趋同者。她对历史的演绎既有女性写作的共同特点,也具有一般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品所缺少的那种大开大阖的气度和纵深理性思辨的特点。凌力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命运也给予了格外关注,但在处理女性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上,她显得更加客观和清醒,不大主动将自我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她们身上。在创作方法上,凌力与大多数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家不同,更多秉承现实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女性化的成分,开创了女性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0.
对于乡村的体验始终影响着孙犁长达数十年的文学创作,怀揣乡村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犁眼中的乡村图景从单纯、美好、有生活实感的乐土,变得忧郁、安静、充满回忆之美,渐渐走向封闭的状态。本文透过对孙犁眼中乡村图景变迁的考察,探索了作家创作潜在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