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翻译作为文化资本在不同场域传播,与异质文化争夺话语权力,并渗透与之相融合,成为文化资本流通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是从《圣经》的汉译在中国的传播出发,探讨翻译在文化资本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可见,翻译并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活动,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力因译介与传播模式而异,即使在同一模式运作下不同译介项目的传播影响力也可能大相径庭,目前学界对后者尚缺乏关注。本文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酒国》进行案例分析,指出这两本译作的传播影响力悬殊,主要由于出版社的综合资本、电影的推动力和作品的适销性这三个传播要素有异,而其背后是不同形式资本的运作及其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承载和传播的是支配集团的身份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承载着身份文化的教科书更有利于支配集团的掌握和学习,而在一个文化资本越来越成为个体身份决定性资本的社会,更好地掌握教科书身份文化意味着占据更多的文化资本,因而赢得更好的社会身份。因而,教科书通过传播身份文化,间接、内在而隐性地实现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暨南大学学生调查获取的1016个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方式中的沟通娱乐因子对社会资本的所有变量均有显著正面的影响,而在社会资本的三个变量中,受互联网使用方式影响最多的是社会交往变量。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互联网传播能力作为独立变量,而不是与互联网使用方式产生的交互项,对社会资本因变量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也就是说,互联网传播能力变量并没有在互联网使用方式与社会资本间发挥调节作用。因而,互联网传播能力是直接,而不是间接的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蓝诗玲翻译的《阿Q及其他——鲁迅小说全集》是国外学者翻译中最完整、最受欢迎的版本。蓝译本的成功译介与文学场域中鲁迅享有的文化资本、作品本身的经典性,译者的文化资本和惯习介入以及企鹅出版机构的运作紧密相连。通过联合各方资本在场域中角逐更多的资本和利益,推动了鲁迅作品的接受与传播,同时学者、报刊和读者的评论为译本累积文化资本,助推了小说的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知识资本(生产与传播知识的经费)比例大于资金资本。科学技术的生产和传播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我们立足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性创新,用知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它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其中大学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契机,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现实困境。契机包括:多元化、圈群互动性传播主体与客体有力推动着体育文化传播;“碎片化”、精准推送的内容变化提供给体育文化传播新形态;场景化、沉浸式传播媒介为体育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困境包括:“泛娱乐化”信息内容制造、主体间关系失衡、拟态环境的局限性、资本冲击与监管缺失等。消解路径有:遏制“泛娱乐化”的内容制造与传播、建构理性“共在”的主体间关系、营造新的拟态环境、规范资本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
地方课程开发受制于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在地方课程开发中具有基础性影响。文化资本作为地方课程开发的背景制约着其内容,地方课程作为整合了的文化资本隐含着阶层意识形态的倾向。课程开发的“文化资本”思想实践,就是要诉诸价值观念澄清、坚持其传播交流、调适冲突、变迁融合等文化解决的主题和立场,通过多元整合策略“文而化之”,实现文化的再生、提升和文化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在五粮液品牌资本高速扩张中,成功的品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品牌传播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企业文化、责任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综合推力,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厚了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创造财富的新型动力和不竭源泉。财经新闻与网络专题的结合,对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传播影响力相关理论,以中国经济网"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专题为例,从传播定位、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网络财经专题的传播影响力,并探析提升其传播影响力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郭子旻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1):65-68,77
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在理论阐释空间上的突破。认为接受理论瓦解了传统文学阐释追求恒定不变的作者本质的局限性,使读者因素在诸如"期待视野"的心理以及对文本"空白"填补想象中得到凸显,在读者主动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作品的意义得到再生产。但是,在这种文学阐释范式的读者转向中",过度阐释"的存在是理论上有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以作者为中心和文本决定一切的文学理论抹杀读者的作用,忽视读者的创造性和主观性,然而在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文本中的空白结构以及不确定性等召唤读者进行能动参与.理解的历史性,造成了"作者死亡"和"读者重生"的局面,也为读者的主体性发挥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青年读者群已由对文学充满梦想和激情、高度统一的欣赏读者群——文学青年嬗变为痴狂和率真而又趣味不一的消遣读者群——文学粉丝。促使其嬗交的原因主要在于接受环境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青年读者是处于一个意识形态去政治化的启蒙经典时代;90年代的青年读者是处于一个商品化、消费化与文学大众化的时代;21世纪的青年读者则是处于一个现代传媒热炒偶像崇拜的网络时代。青年读者群嬗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向文学本体回归的历程,是这个群体由单一走向分化的历程,是文学繁荣走向繁荣与危机并存的过程,还是由“披文”转变读图的过程,同时,也是精英读者与大众读者背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文学传媒方式的一次革命,文学从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方式转变为以"视听符号"为主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符号革命"。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符号革命"背景下文学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嬗变。从宏观角度而言,文学的地位被边缘化,媒介的地位被中心化;从微观角度而言,传统文学生态系统中的作者、读者、作品、等构成要素也在发生嬗变,此外,编辑、出版商、销售商等与媒介相关的人员地位的凸显,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学生态平衡。因而,新的诗学——大众传媒诗学———的构建就成了摆在文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雅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扩张、媒体革命等构成的全球化语境中,通俗文学膨胀,纯文学萎缩。面对这种新的文学格局,我们应该正确处理雅俗文学的关系。要更新现念,给当代通俗文学重新定位,以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引导;纯文学要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主动走向读者走向市场;雅俗文学要互补互促,在全球化时代重建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文学样式的微小说具有媒介和文学两大传统。关于微小说的概念界定一般存有两种意见,对于其文体独立性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另外,微小说作者与读者的交互、草根性与大众语文情节、情感慰藉与“浅阅读”效能以及传统文学意趣这四方面的文学特性使得微小说备受关注。微小说的发展前景体现着多元的变创。  相似文献   

18.
视觉文化时代,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转化使传统的文学阅读者开始分化,读书被读图、读屏所取代,审美体味式的阅读方式已日薄西山,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开始盛行,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抑、掠夺而呈钝化之势。  相似文献   

19.
论影响读者文学消费自由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斯以读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对我国的学研究和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的地位更被推到了极至,他们似乎主宰了学市场,可以自由地进行学消费,然而,读的学消费受着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影响着读的学消费自由、化导师的权威引导,影响着读的学消费自由;新闻炒作的“畅销热”,影响着读的学消费自由。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姚斯和伊瑟尔作为其主要理论代表,都将视野从作者——文本转向了读者——文本,认为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一系列符号的堆积,即"第一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显现为文学作品,也即"第二文本"。当然,文学作品是读者与文本交互对话中产生的。在此理论视阈下,以读者为中心对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解释,具有里程碑式的方法论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