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劝阻他们眼里的好学生(孩子)和坏学生(孩子)交往,他们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同学不敢违命,因此一段段纯洁无瑕的友情在大人们的干预下,不得不画上句号。老师、父母眼里的好学生其实  相似文献   

2.
撒谎的滋味     
我在老师眼里是个乖(guai)孩子,在同学眼里是个好学生。可昨天,我偏偏忘了写老师布置(zhi)的预(yu)习作业,这可怎么办?真是幸运,老师今天让组长检查预习。我自己是组长,撒(sa)一个小谎(huang)就过了关。  相似文献   

3.
乐善耀 《家庭教育》2006,(9S):28-29
孩子眼里的“幸福指数”并不高,某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命题作《幸福的童年》,在老师和长辈的眼睛里,孩子在家庭里,是泡在蜜里长大的,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然而,打开他们的作,展现在老师面前的却是一篇篇痛苦和怨恨。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5,(1):18-19
他们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是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父母和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的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5.
李波 《上海教育》2009,(11):56-57
我的班级由39位可爱的“小兵”组成。他们个个聪明伶俐,但也非常调皮。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可爱的孩子,在他们的眼里我是美丽的姐姐。我教给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活泼可爱、乖巧伶俐、能说会道的优秀人才,而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都是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的孩子。其实作文与说话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很好,在老师眼里也是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可是一回到家,他们就大变样了,成了父母眼中“不听话的孩子”。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叶子 《教师博览》2008,(2):33-33
我以前教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了大学。虽然我只教了他们一年。但我们的感情非常好,因为我在他们眼里就是同龄人。但后来我没当老师了,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永日 《中学文科》2009,(18):140-140
尊重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维护自我尊严并给与他们应有的人格尊重,这是因为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到了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日渐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但由于他们毕竟年轻,阅历不足,而且因为稚嫩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常常会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这种自卑和封闭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各自的烦恼,这些烦恼可能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微不足道,但对于他们来说,常常因为没有人倾听或无处发泄而压抑在心里。一年级的学生人虽小,但情绪体验和变化要比成人更加细腻。老师无意中的一个细小举动,可以影响他们一天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并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让他们开始学习写话,这对于孩子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笔者就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谈以下几点感悟。(一)把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贯彻到写话教学的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写话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他才会乐于写话,并想方设法地把话写好。因此,作为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激  相似文献   

12.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见,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一个心灵去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抱有"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得到他们的信赖,点亮他们的心灯,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万银洁 《生活教育》2011,(22):36-37
一、现阶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我们的作文是给谁看的在学生眼里,作文是由老师布置、自己写好交给老师看的作业,因此,只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思想来写。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与人交流,也不在乎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作文是否能得高分、是否能让老师喜欢成了他们最直接的目的,于是,他们往往会花大量的心思去揣摩老师的出题意图,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吕赟 《新课程研究》2008,(1):129-130
所谓后进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差生。他们大多数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在老师的眼里就是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思想上不遵守学校纪律班级班规、品德不好、好惹事生非的人。其实恰巧相反。下面我摘录了几段他们的心声,谈谈对他们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我正在上中学,被认为不是个好学生。读了十年书,使我刻骨铭心的印象是,不管小学还是中学,总把孩子分成两种人,好学生和差学生,泾渭分明。好学生是老师的宠儿,老师一见到他们就会笑容可掬,温言细语;而差学生是老师的心病和烦恼,老师一见到他们就会皱眉,懒得搭理。比如自习课上,好学生和差学生都在违反纪律说话,这时老师突然进来了,她横眉冷眼扫视教室里一遍,就要批评几句。但批评谁呢?老师当然是有分寸的,她通常不一概批评,因为那样会挫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的学习热情。于是目标就很明确,当然要批评我这样的差生,这是她的一贯策略,起到杀…  相似文献   

16.
在老师们眼里最喜欢的当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所忽视。而他们最需要的恰恰是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你那不经意间,或是认为极其平常的一件事,往往会令他们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杨益岷 《成才之路》2009,(11):36-37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发现孩子眼里的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在课堂中能得到各方面美的培养,同时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因此,现在的美术课程要求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绘画,而是与各门学科相融通,从而使孩子从各个方面来学习美术,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传统的美育教学观念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绘画就是好的。其实这种教学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教学效果。作为老师,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代替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眼里,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禹城市实验小学校长杨成秋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他说:“好的教育,应该从关注每个孩子开始。要为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环境,使他们人人都长成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的好,人的眼里揉不进沙子。可是作为一个老师,就必须颠覆这种观念,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听障学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无私关爱。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的“经典”动作。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宁夏教育》2010,(12):13-14
儿子上小学时,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也是我心中的好孩子。可是,上初中不久,我却被“请”到了学校,理由是:”他上课小动作和废话太多,自己不好好听课,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我只好配合老师说:“请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如果还是不改,我只好领回家了。”之后,老师让孩子先回班,我留下再交流。等老师和我谈完了,我回到教室找孩子,原本想大发雷霆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