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的结     
散文的结读散文,有自己的偏好,我喜欢读那些纯度高的,篇幅短的。经常反复读,随时带在身边,耐心地从那千八百字中体味更多的东西。宗璞的散文集《丁香结》就是我所不愿释手的一类书。尽管得到它距出版已经很久,而我潜游于宗璞深渺淳厚的文思和情感之中,读者简约得有...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丁香结》是现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写了每逢春来处处可见优雅、芬芳的丁香花,作者由丁香花的美联想到“丁香结”名称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丁香结年年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也是一件去了一件又来,永远解不完。作为一篇散文,本文的语文要素很多,通过一篇文章解决所有的语文要素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学这篇文章,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动词运用、比喻修辞和行文脉络上。  相似文献   

3.
高培存 《现代语文》2014,(9):124-125
一、在丁香的忧愁中去读 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花纤小玲珑、清香幽雅,有着天生的忧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经成为高洁、美丽、愁怨的象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未必都认识丁香,却可能都知道一两句丁香诗.远的,是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近的,有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相似文献   

5.
“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是李商隐《浣溪沙》中的诗句。在这首诗里,李商隐就是用雨中的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手法。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诗人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  相似文献   

6.
<正>完整性生长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小学儿童学习语文的理想状态。作为一名长期坚守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努力尝试融通学科横向联系,课堂坚持精讲精练,课余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语文学科活动,竭力激发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宗璞的《丁香结》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作者在对丁香花的细致入微的描绘中,体现出乐观、开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多年来一直惦记着丁香,丁香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梅媛 《四川教育》2020,(6):49-49
思辨力是指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对语言、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不同的文体中确立思辨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教学内容灵动高效。一、以教材编排的视角研读文本。《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宗璞。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富含哲理意蕴的散文。全文围绕丁香结展开。作者从晴日里丁香花的美写到雨中丁香花的美,由雨中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结,并由此引发人生思考:生命需要丁香如雪,也需要丁香结做伴。以此表达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用宗璞《〈丁香结〉代后记》中的这一句话形容其散文《三幅画》,感觉再恰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9.
宗璞总能在人生低谷时,从一草一木中汲取力量,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这些草木,大多很平凡,如木槿花、二月兰、松树、柳树、丁香……宗璞爱花,骨子里爱的是生命,爱生命的清白、高雅、坚韧、美好。《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松侣》这类写景散文,既有客观写实的细腻描写,又熔铸了作者强烈的生命体验,虚实之间,让一草一木都折射出作者的生命体验、人生哲思。笔者尝试从用词具有双重指向性,重复中有变化,绝境中的反观,拟人化运用,四个角度来探讨文章是如何产生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林通 《江西教育》2022,(10):46-49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中高年段收录了不少名家散文,如五年级上册的《白鹭》(郭沫若)、《父爱之舟》(吴冠中),五年级下册的《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手指》(丰子恺),六年级上册的《丁香结》(宗璞)、《好的故事》(鲁迅),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老舍)、《腊八粥》(沈从文)等.作为教材选文中的精品部分,名家散文在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的咏丁香名句;虽然诗贵含蓄,但每感意促词绝,难于尽兴。今春读到日本日中友好汉诗协会机关刊物《一衣带水》1988年第7号上张呈文先生的《窗前丁香花四首》始觉逸韵飘洒、淋漓酣畅,并深切地感受到丁香花之美,诗人之情真,诗中蕴含之理趣浓郁。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林通 《江西教育》2022,(8):46-49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中高年段收录了不少名家散文,如五年级上册的《白鹭》(郭沫若)、《父爱之舟》(吴冠中),五年级下册的《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手指》(丰子恺),六年级上册的《丁香结》(宗璞)、《好的故事》(鲁迅),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老舍)、《腊八粥》(沈从文)等。作为教材选文中的精品部分,名家散文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也具有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13.
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随即凝聚在身边的历史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胸间的万般感受写童话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象写短诗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琮变化的音符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选自《宗璞全集》  相似文献   

14.
同是写“绿” 风格各异──朱自清《绿》与宗璞《西湖漫笔》对比谈广西武鸣县教师进修学校潘福坚朱自清的《绿》和宗璞的《西湖漫笔》都是散文中的佳作。前者是高中教材的常选篇目,后者也一度选作高中课文。“绿”是这两位作家在这两篇文章中着意描写的景色。阅读这两篇...  相似文献   

15.
芭蕉情     
<正>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借丁香喻爱情,表达了年轻女子思念情郎的情愫。借丁香花抒怀,寄寓情思,可见丁香的魅力。这种爱到至极至美的无我,和其中的至清至纯的空灵,或许,只有丁香花才能承载得起。据说,丁香之所以令人喜爱,除了它素雅清纯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还因为它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常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丁  相似文献   

16.
江南多雨的季节。暮色四合,窗外的雨开始一点点的飘落下来,飘得肆无忌惮,远处的虹霞,一片氤氲。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一个丁香结,一声哀怨,一种离思,唐朝的李商隐吟到了我的心中,荡开了一片淡淡的遐思……丁香,缄结在哀怨中。它,只是淡淡的一簇白,只是幽幽的一抹紫,可它却凝在  相似文献   

17.
宗璞(1928-)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不沉的湖》、中篇《三生石》等、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其中强烈的社会主义道德感、儒学思想、爱情与知识分子形象最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8.
谢玉珊 《天中学刊》1998,13(3):46-48
宗璞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作家。早在50年代,她的《红豆》就以婉约细腻、优美典雅、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个性征服了广大读者。新时期以来,宗璞功力不减,又以反映文革时期人类命运的作品《三生石》、《蜗居》、《泥泞中的头颅》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19.
宗璞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细腻又抒情,流畅而又有韵味。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用传统笔法写游记散文,用真情实感写抒情叙事散文,用广博学识写文化性散文。  相似文献   

20.
宗璞曾说:“纸笔的分量很轻,但留在纸上的是无法衡量分量的血肉。只要能为祖国文学事业的楼廈铺垫些许泥土,纵然血肉销尽,也心甘情愿”。《西湖漫笔》是宗璞一九六一年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透出了作者的心声,“一到这些名山大川道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蕩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