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校中“精神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希望引起老师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软暴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滋生和存在,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无论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应投入真情实感来对待学生,爱在前,情在先,尊重、理解、关怀、帮助、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潜能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被抽到一所中学去监考。考场上的气氛紧张而有序,和煦的阳光洒在窗户上,只听得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做老师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无意之中一回头,便发现一个赫然的“制度”,我惊异的同时,愤怒便突然降临,之后便感到了彻骨的悲凉。它端端正正地贴在黑板左边的墙上,由黑色笔手写而成,许多地方画了红色的波浪线;它是那么的刺眼,以至于影响了我整个下午的心情。沉重,如此厚重坚硬的沉重,的确难受——我真正懂得了“块垒”这个词的真实含义,但这种石头质地的沉重却不是用酒能够融释的。现摘要这个“制度”如下:“1.……迟到者………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中的精神虐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发出的任何影响儿童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儿童心理健康的言行。教育中的精神虐待表现为,威胁恐吓,疏远冷落,侮辱讽刺,贬低压抑,过分宠爱。教育中的精神虐待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两个方面。情感障碍方面表现为学生自卑抑郁、紧张焦虑、情感冷漠;行为障碍表现为学生不和群、孤僻、不爱说话,学习动机丧失、厌恶甚至逃避学习。为避免精神虐待对学生所产生的种种伤害,学校教育应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公平对待每个学…  相似文献   

5.
据全国妇联200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相当一部分表现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中。有人认为老子打儿子是应该的。不少人在劝说时也总是当着父母的面对孩子说:“父母打你是为你好。”似乎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应该坚决地向这种暴力教育说“不”!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血缘的混合和文化思想的交融不断给这个新生的国家增添活力、青春和丰富的想象力。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曾经说道:"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液。"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对于世界和国家的认识,也就带有鲜明的个性。一部名为《湖中之火》的关于越南战争的著作中写道:"在美国,获得自由与空间的渴求、进行征服与扩张的运动,从未受到过地域疆界或者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约束。"这本书在美  相似文献   

7.
"软暴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滋生和存在,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无论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应投入真情实感来对待学生,爱在前,情在先,尊重、理解、关怀、帮助、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蝓快地学习、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潜能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8.
诚买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一诺千金"的美谈佳话.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这股歪风也早已刮进了校园.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撒慌骗人……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这就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开展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在教育中有另一种暴力,它的伤害力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与家长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这就是“软暴力”。与真正的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有的情况是,老师非但不要“动手动脚”,甚至不需要“亲自动口”。浙江某媒体刊发了一则题为  相似文献   

11.
杨德广 《上海教育》2012,(27):16-17
"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出了明确方向。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但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却有各种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目标,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面  相似文献   

12.
杨德广 《上海教育》2012,(18):16-17
"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出了明确方向。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但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却有各种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目标,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面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11):17-17
宋广玉在2013年10月22日《南京日报》撰文指出:广东河源紫金某校7名女生将一女同学脱光衣服后暴打侮辱,摁到马桶内喝厕水,一旁还有专人拍摄视频。这段近日被翻出的视频,  相似文献   

14.
“学校精神”,就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尤其是在校园传统精神文化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  相似文献   

15.
“学校精神”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精神”浅析北京师范大学方铭琳学校精神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反映学校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被誉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常常渗透在学校传统、学校风格、学校目标追求、学校道德规范、学校的领导作风、...  相似文献   

16.
由一堂作文课引出的联想日前在一所学校听作文课,老师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的老师》,一位学生决定写《幽默的数学老师》。老师问:"你想写数学老师哪些幽默表现呢?"学生挠挠头说:"数学老师上课时,经常打喷嚏。"此语一出,全班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7.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反映学校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被誉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它常常渗透在学校传统、学校风格、学校目标追求、学校道德规范、学校的领导作风与方式、教师的师德与教风、学生的学风与班风等各个方面。 一、学校精神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史上,教育改革中存在若干“跷跷板现象”,检视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就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亟待走出此等泥沼,探讨如何走出现象怪圈,减少新课改过程中的离心力,减少无谓的能源浪费,使之进入健康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1943年政府颁布“学生守则”以来,学校为了教育学生执行“学生守则”的要求,曾经遇到过不少的困难。许多学校教师对巩固纪律,使学生在校内外养成有教养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具有苏维埃人的道德面貌等教育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不能说履行“学生守则”已经成为每一个学生日常行为的标准。到目前为止,某些学校,不论在低年级或者高年级中,都有违反“守则”的现象,如:对待学习义务不负责任,破坏课堂秩序,毁损学校财产,对待年长者和教师不礼貌、不恭敬、不服从和其他的一些缺点。在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领域内,许多学校最严重而普遍的缺点之一是教育的形式主义,特别是有些教师对待讲解“学生守则”的形式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20.
徐迅雷 《师道》2002,(11):14-14
在教育中有另一种暴力,它的伤害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与家长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这就是“软暴力”。浙江《都市快报》日前刊发了一则题为《九岁小学生罪状十八条》的报道。报道缘起于一位姓柴的女士给报社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她9岁的儿子小D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班里的同学一致给他提意见,说他有18个缺点,孩子全蔫了。记者调查核实了情况:小D放学带回一张16开的纸给家长看,上头密密麻麻写满了铅笔字,都是小学生的笔迹,不少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主题是“我们大家评小D”,共列有18条,还有18个歪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