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里处处都有打工者的身影,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我们真正理解这些穿着脏旧的工服,每日在工地里挥汗如雨的人们么?我们又是否给予了这些打工者和他们的子女足够的尊重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打工子女的内心世界,看看她心中最可尊敬的父亲吧!  相似文献   

2.
(一) 1996年8月,因为高考落榜,我登上了去广东的列车,我要去打工. 其实,与其说是打工,不如说是逃避现实,换个地方找点事干来麻木自己.然而,我想错了,广东不是打工者的乐园,那密密麻麻的招工广告大多都要求应聘者有本科学历,而像我这样既无学历又无气力,大街上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的人,谁又会在乎呢?  相似文献   

3.
<正>"打工"是广东方言,"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剧作等各类文学体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一些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它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打工文学"真实地记录了底层打工者的打工生活。  相似文献   

4.
我很幸运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在我记事之前就已经在外打工了,几年才回来一次,可待不几天就又走了.每当我看见别人家的父母手牵着自己的孩子,一路说笑,一路旁若无人地漫步时,我总在想,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和我这样呢?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母亲常给我讲家里以前的事,讲她的成长史,她经历得太多太多,我觉得母亲很可怜.   母亲一路走采确实不易.童年时她和她乡下的舅舅一起生活,八九岁时就开始挑柴、洗衣、做饭,到了读书的年龄又遇上了"文革".母亲很早就来深圳打工,是个并不太受社会尊重的"农民工".后来和父亲结婚,两个人工资勉强糊口,但为了照料整个家,母亲在生下我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工作.每天买菜、洗衣、做饭、打扫,十几年,母亲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忙里忙外.……  相似文献   

6.
傲气与傲骨     
我有个朋友的女儿从日本归来回家探亲,她在日本头两年,边打工,边学习。在酒店打工者中,有人以卖色卖身多挣钱,她却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打工是我勤工俭学的手段,不是目的。我凭自己的劳动挣钱,那种丢人格丢国格的下流事,我是决不能干的。不久,她考取日本高等学府,这次回家探亲,就是向双亲报喜的。 我还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在日本一家酒店打工,一天,和她在一起的中国伙伴,受到了老板的漫骂、侮辱,我朋友的女儿立即向老板提出抗议,老板不以为然;她们为了尊严联合起来,炒了老板的鱿鱼,弄得老板十分难堪,连声道歉。 小小的年纪,一身傲骨,值得敬佩。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说过,一个人不可有傲气,  相似文献   

7.
蚀骨的伤痛,宏大的主题,从来就不是严歌苓意欲争夺的领地,她只是以一个宽忍的女性视角来关照历史,拷问人性。那些长期被遮蔽在历史之外的女子,她们或平凡或低贱,但都以宠辱不惊的语调吟唱了一首关于"生"与"爱"的悲歌。《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她历经苦难却依然懵懂率真;她看似无情却有着地母般的温厚;她无视民间伦理却谱出纯美人性;她在时代中停滞却又在时代中超脱。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高贵,既复杂又纯粹的女子成为严歌苓进献给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独特礼物。  相似文献   

8.
"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和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打工散文"中充满情感认知的"文学地理学"."打工散文"既是底层世界的精神地理,也是打工者的命运简图.  相似文献   

9.
5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王小华,你的家庭作业怎么又没做呢?”老师严厉地问,“你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只听王小华支支吾吾地说:“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到上海打工去了。”怎么又是外出打工?爸爸妈妈放心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个班干部秘密地进行了一次家长外出打工的调查。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全班66个学生中,有39个家长外出打工,占59%!外出打工者的孩子在校表现怎样呢?王荣同学因为父母都在上海,没人照料,家庭作业经常不写,昨天还叫他哥哥替他写,成绩一天天下降。徐杰同学在前些天大人不在家的时候自己…  相似文献   

10.
外孙女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打工。坊间对这样的大学生早就有个顺口溜:“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而我的外孙女却毫无这些不良习气,她不仅很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这个做姥爷的,也关爱有加。  相似文献   

11.
直到今天 ,我依然没能明白过来 :客厅里的饭桌下面怎么会突然没有了我的“喵喵” !我仍然觉得那只不过是她和我开的又一个小小的玩笑。也许就在某一天的清晨 ,当我刚从酣梦中醒来 ,惺松的睡眼里 ,她又会像往常一样 ,跳上我的枕头 ,淘气地梳弄着我的头发。然而 ,她还是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悬在桌腿上的那半截绳索诉说着她的愤慨。从此 ,院子里、书桌下 ,再也看不到她熟悉的身影 ,听不见她亲切的声音。空荡荡的客厅里 ,只剩下我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她的名字 :“‘喵喵’ ,你到底在哪里 ?你怎么忍心就这样匆匆地离去 ,而又连一句告别的话…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开始了,在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间段里,在中国这个崇尚团圆的国度里,家成了游子们一年的归宿,没有哪个地方有着比家更大的吸引力。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回家却有着不一般的距离:有排队10小时买站票,站过5000多里地,站过60多个小时回家的年轻打工者:也有在外打工十几载省吃俭用省钱给孩子读书却从未归家,以至于孩子的模样都认不清楚了的父母。所以,当  相似文献   

13.
对不够了解的人群,我们往往容易符号化地去理解;说到中国工人,西方世界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血汗工厂。一系列关于富士康的报道容易让人们将打工者的生活定义为长时间加班、单调、重复、高强度、缺乏交流、社会底层,等等。面对媒体上符号化的农民工形象,张彤禾决定写点不一样的东西。她深入东莞,和普通女工深入交往,用第一手材料血肉丰满地还原了一群打工女孩的形象,她们真实而鲜活,并非时代的牺牲品。《打工女孩》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纪实文学佳作,作者关注的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他们数量庞大却面貌模糊。我们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4.
我的哥哥     
去年中考,我考上了中专,而哥哥却以5分之差落榜。拿到录取通知单,全家人喜忧参半,在乡邻的眼中,考上中专就等于端了“铁饭碗”,再也不像他们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了,可是那一笔昂贵的学费却给全家人的心笼罩了一层阴影。另外哥哥以后该怎么办,也成为全家人的焦虑,是念高中,还是复读一年,明年再考,或者……我不敢想下去。 开学前的一个晚上,哥哥突然说:他准备到南方去打工,这样既可以避免上学花钱,还可以挣钱给我交学费。这怎么行?他毕竟才十七岁呀。如果念高中,或者复读一年,都是很有希望升学的。父亲没有吭声,显然是默许。我知道,他也是迫不得已的。他怎么愿意自己的儿子这么小就去打工挣钱呢?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确定把中国的"打工文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时,常被人问起何谓"打工文学"。答曰打工者的文学。又问何谓打工,答曰打工就是做工,多为临时性的。还问:"我是国立大学的助理教授,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我也是打工者?美国总统一次最久只能做8年,相对于200多年的美国历史和总统本人的百年人生,8年也不过是短暂的临时工,难道总统写的回忆录也是‘打工文学’?"这就逼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打工文学"?"打工文学"究竟该如  相似文献   

16.
妈妈属蛇,可是我和爸爸都觉得她应该属鸡,因为她在我们心目中是名副其实的"铁公鸡"!吃完晚饭,爸爸一如既往地打开电视机,看了一会儿就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工作了。他时而盯着电脑,时而看看电视,妈妈看见了,立刻大声喊起来:"你的电视机又没关,你知不知道这样很浪费电!"她凶得像头发疯的豹子。爸爸却若无其事,笑眯眯说:"这样既可以看电视,又可以工作,不是一举两得吗?"他这一说,妈妈更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哥哥在家里玩篮球."砰"的一声,他不小心把妈妈最心爱的杯子打碎了. 妈妈闻声而来,见满地的杯子碎片,既伤心又气愤地对我说:"一定是你打破的!"我连忙解释:"这次不是我,是哥哥." 可妈妈不分青红皂白,不听我的解释就对我大声吼道:"不用解释!每次做坏事,总是把责任推给哥哥,我不会再相信你了……"我顿时愣住了,"不再相信你了"这句话在我脑中一直徘徊着.望着在一旁偷笑的哥哥,我真想冲过去揍他一顿,但是我没有这样做,任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妈妈怎么能这样冤枉我,还居然说不会再相信我了.我伤心极了!既然她这么说,那我就一不做二不休,以后索性与她对着干.于是,我再也不和妈妈讲话了.  相似文献   

18.
正我读过许多歌颂母爱的文章,但却从未感受过她的伟大……对一个从小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我来说,它美丽、虚幻却又遥远。我生来便没见过母亲,不知道她是谁,更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在我的脑海中,家的概念是模糊的。父亲的早出晚归和忙忙碌碌,我早已习惯,而照顾我长大的重任,自然地落到了奶奶的肩上。奶奶早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但家中的杂务事全被她一人担了下来。正因为这样,她那宽厚的手掌在日积月累的劳累中渐渐变得僵硬、变得不灵活。可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将我抚养长大。她竭尽所能,给我最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在培训界,有这样一位女性, 她有着开朗的性格、有着坚强的品格、有着专业的素养、干练的作风和优雅的处世方式。当你初次接触她时,就能感受到她既沉着又自信,几句交流注意力就会被她牢牢吸引。她的话语中透露出热情洋溢,言辞中展示的严谨思维,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在体现着她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1,(12):72-72
陕西汉中市治台区宗营镇中心小学邢如月的父母邢治全、丁玉霞都是勤劳智慧的打工者.他俩十分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尤其是她远在新疆打工的母亲丁玉霞。她觉得自己长期在外忙于打工,无暇教育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