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摩尔的“羊吃人”论断是对英国圈地现象的经典评论。然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的圈地活动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浪的现象。那时的圈地活动及其后果并没有像摩尔所说得那样严重,那些失去土地的人不仅可以从事于工场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等工作。而且,还可获得政府的救济和私人慈善的救助。因此,至少在16世纪,他们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15-17世纪经济社会的进步和转型,英国的教育状况得以发展。一方面,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及各阶层的教育观念日益向世俗化转变;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及受教育阶层不断扩大,教育日益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受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加上科学知识的日益发展,在17世纪,英国形成了现实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巨变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也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妇女在家庭中面对丈夫的虐待和不公平待遇时则不再选择沉默和忍气吞声,而是开始选择采用传播流言蜚语、争吵、逃跑、分居,甚至谋杀的方式来进行反抗,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虽然这些行动带有被动、消极的成分,但是在夫权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这些都是妇女自我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17-18世纪的福利救济立法及其社会经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17、18世纪的济贫法继承了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征税、救济、就业的基本原则。《居住法》的实施突出了对贫民自由流动的限制,尽管其目的在于安定与救济,但从经济上讲却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8世纪后半期因失业而陷入贫困的人口比例大为增加。“吉尔伯特法”授权各教区建立联合济贫区和济贫院,以规范全国的济贫工作,1795年出台的斯频汉姆兰制度主旨在于根据粮食价格来补贴贫困劳工的工资,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被广泛采纳,福利救济实质上意味着一种收入再分配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16世纪即都铎时代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正是在此时期,英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英国主权国家在同罗马天主教势力和国内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中逐渐确立并强固,民族意识日益膨胀,正是16世纪民族国家的强固及民族意识的发展,使得英国获得了迈向近代社会的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王朝之间的战争早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就已经成为奢侈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一场军事革命,致使战争费用直线上升。由于英王权力相对欧洲大陆其他君主国来说较弱,因而无论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三十年战争中的英王必须依靠地方乡绅的配合。但是,出于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利益上的考虑,英国乡绅没有给予英王足够的支持,最终导致了英国远征军的惨败。  相似文献   

8.
王朝之间的战争早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就已经成为奢侈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一场军事革命,致使战争费用直线上升.由于英王权力相对欧洲大陆其他君主国来说较弱,因而无论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三十年战争中的英王必须依靠地方乡绅的配合.但是,出于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利益上的考虑,英国乡绅没有给予英王足够的支持,最终导致了英国远征军的惨败.  相似文献   

9.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紧紧围绕国家--教会、国王特权--臣民自由两大主题展开,经历了一个由寻求和谐与平衡到内战纷争再到基于新的基础之上的和谐与平衡的历程。作为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的各派政治思想斗争之结果,政治理论走向世俗化,西方近代自由主义得以兴起。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英国诗歌在意象、比喻方式、句型结构等文体方面显示出了与16世纪英诗的显著差异,形成这种文体的文化根源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席卷欧洲的巴罗克文化。巴罗克文化促使英国诗歌从客观摹仿向主观表述内视化转向,巴罗克文化表现出来的内心焦虑感和视觉呈现的恢宏性也规定了17世纪英国诗歌文体的张力性和夸饰性。这说明诗歌文体的生成不是孤立的文学内部发生学现象,而是特定时期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陈宇 《历史教学》2005,(6):34-38
15-17世纪,英国民众的婚姻家庭模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权与择偶条件、初婚年龄、夫妻和亲子关系等方面.人口与物价的变动,物质生活的改善,宗教改革的影响,以及世俗教育的开展等,构成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变化的动因.这一现象反映了婚姻与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李远本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4):293-295,300
16、17世纪是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初期。其双轨模式的教育分别培养了社会的上层管理者和下层劳动者,契合了时代需要,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远本 《教学研究》2006,(4):293-295,300
16、17世纪是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初期.其双轨模式的教育分别培养了社会的上层管理者和下层劳动者,契合了时代需要,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17世纪,英国民众的婚姻家庭模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权与择偶条件、初婚年龄、夫妻和亲子关系等方面。人口与物价的变动,物质生活的改善,宗教改革的影响,以及世俗教育的开展等,构成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变化的动因。这一现象反映了婚姻与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乡绅是英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出现的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乡绅就其构成成份虽然复杂,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多寡有所不同,但是在以资本主义雇佣方式经营农牧业方面却是一致的。乡绅的成长和壮大使英国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和土地所有权等都发生了变革,也促使了乡村工业的发展,因此,壮大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17、18世纪英国古典大学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衰败,对其衰败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从表面上看科技教育发展的滞后是由于古典大学对科学发展的忽视造成的,而从分析科技教育发展的滞后现象入手就会发现,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应是由当时的绅士文化传统以及由绅士文化传统所决定的绅士教育造成的,因此得出绅士文化传统以及绅士教育是导致英国古典大学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16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肌、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之为“黑三角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