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2.
史蒂夫是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七年级。但是,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酒鬼,所以,他眼看着就要永远辍学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阅读技能,阅读非常棒,但是,尽管如此,他考试却总不及格。从一年级开始,虽然他总是考不及格,但是他却不曾留过级.而是照常地升级。史蒂夫个子很高,块头很大,比起其他12岁的男孩子,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但是,他却一直不被人们关注,直到那天怀特小姐来到他们班上。  相似文献   

3.
埃文斯·卡尔逊(EVANSF·CAlll3ON)是中国人民真挚的友人,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他比我长18岁,照中国的说法,我们是“忘年交”。在58年前,他同刘白羽、汪洋和我等到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八路军敌后根据地进行考察,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5省,行程30X)余公里。我们一同在炮火中穿过敌人的防线,一同过着敌后艰苦的生活,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那时他42岁,我24岁,刘白羽和汪洋比我小一些,所以他以年轻人阿OUNGBOYS)称呼我们,而今天,我这个“年轻人”已经是80多岁的老翁了。值兹纪念他百岁诞…  相似文献   

4.
乔伊 《世界文化》2008,(5):34-35
38岁的威廉是俄亥俄州警消局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员。 两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威廉将他的儿子凯文唤到身边,他轻抚儿子的前额,问:“凯文,明天是你8岁的生日,告诉爸爸你有什么愿望?”  相似文献   

5.
流亡二十载,喜回家园王云秋编译1994年2月,75岁高龄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轻快地步入像蒙特卡温迪什的市政大厅,他仿佛年轻了20岁,因为他即将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了。这位前苏联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20年来极少公开露面。他在给自己邻居的信中激...  相似文献   

6.
他也有感受挫折的时候,因为他没法玩篮球,没法滑冰,实际上很多事情他都不能做。不过,他有一套自己的处理办法。他能够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在篮球场上奔跑的情景,就像他把乐境痴迷地糅入琴弦一样。这就是世界小提琴大师依萨克·帕尔曼。帕尔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其父母是波兰人。3岁半时,他开始拉小提琴。一年后,他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瘫痪。没人知道,疾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或激发了他的音乐天赋。人们看到,9岁的帕尔曼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出了。但还是有人认为,对帕尔曼来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开独奏音乐会实在…  相似文献   

7.
道安“本无”思想初探黄夏年释道安(314—385)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他七岁开始读儒家经书,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道安聪敏慧悟,大小乘兼备,有很好的佛学功底。他後半生致力於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学说的理论建设,曾专门“会本”...  相似文献   

8.
马友友是当今国际大师级大提琴演奏家,被称为世界音乐界奇才。他5岁时就被公认是杰出的神童,19岁时与俄国大提琴大师罗斯托罗波维奇相提并论,25岁时成为世界各主要音乐会中的佼佼者,与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与指挥大师合作;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一二百场独奏音乐会。马友友1959年生于法国巴黎,祖籍浙江。他的父亲马孝骏是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母亲卢雅文是留法声学家和女中音歌唱家。友友的姐姐友乘既是医生,也是钢琴和小提琴手。在这个音乐之家的熏陶之下,友友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小友友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但是他知道姐姐也演奏小提琴…  相似文献   

9.
王韬是清朝末年一位著名的文人和政论家。他曾遍览西学,周游欧洲,考察日本,在著名的牛津大学演讲,辨析中西方之哲学;在日本,他以文会友,诗词互答,提倡学习西方之所长。他是变法图强的先进分子之一,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多贡献。王韬原名利宾,1828年生于江苏省甫里县,父亲是位乡村塾师,以教书维持家用,家境十分清贫。王韬从小天资聪颖,喜读诗书,且胸有大志。他9岁时就“毕读群经,旁涉诸史”,写诗作文落笔成章,只是养成了一派落拓不羁的“名土气”。王韬17岁时考上县学第一名秀才,18岁时便赴金陵闹试。但是这位风流…  相似文献   

10.
凡·戴克──一颗永远闪烁的流星刘永涛编译英王查理一世有过几位宫廷画家,但受他宠信程度各有不同,凡·戴克(VanDyck)是其中最幸运的人。凡·戴克14岁时就显示出才华,20多岁成为职业画家,42岁离世。他的绘画生涯通常被形容为流星般的短暂,所独特的是...  相似文献   

11.
赵强 《世界文化》2001,(2):31-32
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被赞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和“一个奇迹”,1978年曾荣获“爱佛瑞·费歇”大奖。马友友1955年生于巴黎。他的父亲马孝骏曾任教授,是一位小提琴家,早年从中国移民到美国。母亲玛丽娜以前是位歌唱家。在马友友的眼里,父亲是个“严厉的家庭教师”。父亲教他法语、中国历史和音乐,还要他每天背诵两段巴赫的曲子。四岁时,他就能够演奏巴赫的组曲。不久,一位给他以很大影响的人进入了他的生活,那就是艾萨克·斯特恩。“第一次听他演奏时,他才六岁,大提琴都比他高。”斯特恩回忆道。马友友一家移民到美国时…  相似文献   

12.
文坛上的一对情侣加贝编译1930年,美国未来的女剧作家莉莲·海尔曼在好莱坞饭店里第一次见到达希尔·哈米特时,哈米特虽然才36岁,头发却已灰白,随着他的侦探小说《马耳他的猎鹰》的出版,他已成为美国享有盛誉的作家。此时,25岁的海尔曼已是有夫之妇,她的工...  相似文献   

13.
幸好还有你     
忆馨 《世界文化》2008,(9):29-30
这是一个夏日的黄昏,迷雾似的细雨静静飘洒着。在美国新泽西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上,36岁的斯基特警官站在道路中央,紧张而有序地指挥着来往通行的车辆。在他对面的人行道上,站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他专注地久久远眺着斯基特警官,脸上泛着悲喜交错的神情。  相似文献   

14.
1888年2月20日,一个春寒料峭的巴黎早春迎来了呱呱坠地的贝尔纳诺斯。他在大西洋畔那树木森森牧场绵绵的农村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后在巴黎沃吉拉尔中学度过了青少年部分求学生活,而正是在这所中学,他结识了后来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夏尔·戴高乐将军,并成为终生好友。1906至1913年,贝尔纳诺斯在巴黎大学法律系和天主教学院学习,获得法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他是一个很不安分的青年。1909年,年仅21岁的他就投身于政治活动,经常使警察大伤脑筋,被关过禁闭,并在囚室中发表了他第一篇文章。1913年,年仅25岁的他便在鲁昂…  相似文献   

15.
毕沙罗只绘有少量的肖像画作品,而肖像人物也仅局限于他的家人、朋友及其所熟悉的农夫,其中尤以他女儿让娜的肖像画最为突出,因为那是他第一幅近距离创作的作品。当时他的女儿只有7岁,柔和的色彩使人联想到早于他的绘画大师柯罗。淡淡的黄色,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外祖父,1879年出生于一个有着13个孩子的贫穷家庭。他九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整个家庭随之四分五裂。孩子们被分送给亲戚们抚养。外祖父被一个单身叔叔领去。他的叔叔让他到田地里干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上过学,他干的是成年人干的活儿,每天工作12至14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憾事,幸事     
憾事幸事洪子锐编译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21岁时便显露出其超人的钢琴演奏才华,听到他弹奏的人都赞叹不已,常拿他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大师们相提并论。不幸的是舒曼有个手指头动作欠灵活,妨碍他通过琴键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此他深为忧虑。他造了个小机件,弹...  相似文献   

18.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9.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19世纪古典主义画派大师。他自幼学习绘画,16岁进大卫的画室, 21岁获去罗马留学奖学金,因政局动荡未能成行。5年后,他被派往意大利。在罗马和佛罗伦萨逗留的*,年间,他努力汲取古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对提香等著名画家的裸体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都给他的绘画技巧打下深厚的基础。1824年回国后,安格尔的油画《路易十三的誓约》受到官方的狂热赞扬。他先后被委任造型艺术学校校长、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曾获得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安格尔在艺术上追求抽象的、静穆的古典美,主张艺…  相似文献   

20.
小画室大世界张国强编译扬·弗美尔(JanVermeer)的画被世界称颂,然而保留至今的作品却只有30来幅。他在世的时候默默无闻,43岁英年早逝,故此人们对他知之甚少,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重新发现。他一直居住在远离首都的代尔夫特市。他已婚,是15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