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本贤 《高教论坛》2023,(3):102-105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缺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教育基本要素入手,分析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主体没有形成合力、客体没有达成自律、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单薄、教育环境宽松。根据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教育客体从他律到自觉、教育方法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教育内容从重点到系统、教育环境从宽松到严格。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人的具体性、差异性为出发点,淡化教育的标准化、符号化和理想化,从划—性教育走向差异性教育,从符号化教育走向自然化教育,从预设性教育走向生成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郭新伟 《教育评论》2022,(10):31-41
恰切的认识应该正视复杂性,认识教育尤其如此。从教育何谓上看,教育概念有其自在和自为:在自在性上,它呈现出四维本质;在自为性上,它具有五大内核。从教育何断上看,教育必须遵循目的导向性、整体结构性和协同交互性等技术指标,以及发展性、过程性、反思性等内涵指标。从教育何归上看,教育分为应然的教育、实然的教育和或然的教育,三者共同说明了教育的归类和发展走向问题。从教育何在上看,教育实施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四大场域。从教育何张上看,教育对于个体、社会和知识兼具促进力量,教育力量表现为显性力量与隐性力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变迁呈现了从以神为取向的教育到以人为取向的教育、从以人文为取向的教育到以科学为取向的教育、从以政治伦理为取向的教育到以经济为取向的教育、从以精英为取向的教育到以大众为取向的教育的走向 ,教育价值观在体现进步性与时代性的同时 ,也显现出一些危机症状 :教育价值观失去了平衡 ,分裂了教育现代性 ;教育价值观失去了重心 ,丢失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学科理论问题仍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论题。当代比较教育学研究在转变: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从关注国家教育制度转为关注学校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从主要研究发达国家转向重视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及全球性教育问题;从一味介绍外国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到同时强调各国教育的独特性及相互借鉴;从仅重视国民教育制度到关注妇女、少数民族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从仅注重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到关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及私立教育。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教师忠诚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内容所指看,高校教师忠诚教育指向政治忠诚教育、职业忠诚教育、组织忠诚教育;从意义看,高校教师忠诚教育顺应了传统师德文化的传承要求,回应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诉求,切中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从实践路径看,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教育保障、创设外在支持,注重教育技巧、提升教育实效,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忠诚教育的应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本文依托学校微信平台上的十个微课程,从"转变教育理念:从机械灌输走向实践体验""转变教育对象:从关注个别走向面向全体""转变教育角色:从教师权威走向能者为师""转变教育内容:从知识技能走向创新思维""转变教育方式:从专制管理走向民主参与""转变教育阵地:从单一课堂走向多元情境""转变教育策略:从经验传授走向研究发现"七个方面去思考、发现教师行为的变化,以求更好地提升教师课程的执行力。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改进、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加温暖的情感关怀,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语境下,从伦理价值角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从伦理角度分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学生)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最后从伦理角度提出构建具有伦理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育的状况和水平,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国家软实力、政府执政能力乃至国家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全球化挑战和新发展机遇,我国的语言教育应上升到高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和对待。从语言知识教育走向语言能力教育,从说写技能教育走向文化素养教育,从语言体系教育走向语言传播秩序教育,从个体语言工具教育走向国家话语能力教育,从国内语言教育走向国际语言教育,从语言文化教育走向语言文明教育,正在成为我国语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的视角,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本身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内容上看,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分层次逐步进行;从教育方式上看,需要全方位综合展开,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实践体验;从教育进路上看,需要协调配合、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教育要从现实性维度出发考虑教育的实效性。从现实性维度出发,中国梦教育要注意考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路径的现实性。中国梦教育不但要关注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体现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体理想教育、思想教育与行动教育的辩证统一,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现实性,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发展诉求等现实性要求出发找到教育的切入点,还要关注教育路径的现实性,构建具有现实性的课堂路径、活动路径和媒介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教育哲学的理解非常丰富.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追求以哲学思维把握教育和教育知识的基本问题,以期寻求根本的回答.教育哲学的研究范围涵盖教育、教育者和教育学.从教育原罪到教育精神、从教育情感到教育思维、从教育学的范围到教育学的变革,都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教育哲学同样离不开沉思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农民成人教育是推动农民流动有序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民流动的演化趋势是农民成人教育变革的客观基础。当前,农民流动呈现出规模减幅化、去向技能化、主体分层化、功能生态化、方式信息化、动机多维化等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趋势隐喻着农民成人教育的六个转向,即教育理念从补差转向普惠,教育指向从知识转向技能,教育方式从讲习转向参与,教育内容从普识转向特色,教育时效从短暂转向持续,教育目标从生存转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甘肃省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都有幼儿园。在快速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背景下,出现了混龄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本研究从国内外近二十年的混龄教育文献出发,从混龄教育的基本概述开始,从混龄教育的基本特征、价值研究、理论基础和国外混龄教育的经验分析了国外混龄教育的文献,从混龄教育的价值研究、教育活动研究和师资研究分析了国内混龄教育的文献,最后从混龄教育发展的场所和教学两方面阐述了混龄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深化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实际特点出发,探寻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从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从职业理想到政治理想、从现实理想到远大理想、从树立理想到实践理想的正确路径,这是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后现代教育进行研究,包括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研究范式,到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等。从研究主题看,涉及到教育多个不同领域;从研究向度看,可以划分为"解构"与"建设"维度;从研究目的看,重点在"改进"现代教育;从研究趋势看,相关研究并不会消亡且将深刻影响我国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目标方面,从保障式学生工作理念向发展式学生事务理念转化;在教育者方面,辅导员队伍从经验型向专业型发展,工作职能从单纯的事务性向规范性发展;在受教育者方面,主要是学生量的变化和质的扩展;在教育内容方面,从以往的单一说教向多样化的实践内容扩展,从单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多项目化、立体化发展;在教育方法方面,从被动式向主动、互动育人方式延伸,从一般、普遍的灌输向个别、特殊性教育延伸;在教育环境方面,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需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全局性发展需要、教育发展的先导性和教育生成的功效性等方面来考量。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分散的教育公平转向整体的教育公平,需要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需要着眼于教育效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不是从教育科学知识出发进行教师的培养。而是从教育中人的体验和情感出发。从教育活动本身出发。这样的教师教育是有人的教师教育,是回归人性、追求教育人文关怀的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融入中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统筹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中国精神、中国梦与中国力量等方面把握教育内容的重点;从理论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适当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创新教育模式;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教育、新兴媒体等方面丰富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