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吴捍列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关系由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造成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由此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新的物质利益观念、竞争观念、公...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计划经济的许多规定实际上 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障碍。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体制之后,现在要转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而计划经济中许多东西,成为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包袱。如何甩掉这些历史包袱,是我国目前发展市场经济关键所在。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形成的历史包袱,首先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市场经济强调竞争与对利益的追逐,而计划经济中人们所追求的则是绝对互助和非利益化的贡献;市场经济承认人的能力差别与收入相关差别,而计划经济则是实行行政差别与绝对平均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企业自我选择与自我努力,而计划经济要求服从上级和听从于领导,……。总之,计划经济中形成的许多观念,现已成了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包袱。理论指导着行为,有怎样的理论思想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目前,我们是否能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这一点将是能否顺利、彻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和首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如自主、自强、自立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等,但同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并没有消失,有的人甚至在这些错误价值观的支配下,走上了腐化堕落和犯罪的道路。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网络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最大不同是:主要靠市场机制而不是靠行政手段运行。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和选择,而不是计划经济的命令和配额。因此,教育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引进竞争机制,大力发展教育生产力,多出、快出国家和社会需要并适应市场的人才。 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业。而要做到“三个面向”,当前首先就要面向  相似文献   

5.
煤炭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过了痛苦的转变,从低谷走向繁荣,经过了相当长时期的艰难发展.但历经了这种激烈的变革和艰难发展的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其营销意识仍然很淡漠,营销观念、竞争方式和营销手段仍然很落后.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以煤炭企业竞争方式和竞争趋势为基础,说明煤炭企业应重视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转换机制,进入市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根据和思想保证。一、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必然性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证明。每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都伴有广泛的思想发动和思想变革,而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当前,市场经济巳在全社会启动,而一些陈旧过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破除封建社会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因循守旧、闭关自守、平均主义、轻知贱商等思想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开拓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等,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迫切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借助于市场交换关系,依靠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实现资源配制的一种方式或体制。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内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必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经济与旧体制的计划经济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要求人们(包括现在的小学生)与之相适应地破除旧观念,确立新观念,达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对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转变农民观念,适应市场调节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几十年。计划经济在决策方面是高度集权;在信息传递方面是纵向信息流的呈上传下;在动力机制方面是指令与服从。计划机制调节下的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粮为纲;农民们的主要农事活动,如种什么、种多少等,都由政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使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时效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都有所增强。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正面引导学生,克服和避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是值得全社会和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事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树立起新的观念:1、市场经济观念。既然我们要确立市场经济体制,高校要适应市场经济,我们首先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我们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旧观念、习惯势力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树立市场观念决非易事,一定要敢于破旧立新、冲破旧传统、  相似文献   

11.
第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坐的是铁交椅,捧的是铁饭碗。把竞争视为资本主义的固有特征,并将其与尔虞我诈联系起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报考职业高中冲的就是铁饭碗,这种偏见和误解,严重地压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竞争是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的公平竞争与资本主义的尔虞我诈有着本质的区别。以消除他们的困惑心理,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效益观念所导致的生存困境。重新界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功能、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大胆提出了更新观念,建立良性特环管理机制的设想。对促进图书馆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国有企业才会有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4.
赵伟在《石油教育》2001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有的企业稳步发展,有的企业则摇摇晃晃,有的企业甚至失去了立足之地。追溯其原因,就在于企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不同。其一,立足在于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其二,立足之源在于终身教育,创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知识竞争的时代。终身教育的新观念,带来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彻底变革,整个社会将树立起全民终身教育观念。立足之源在于终身教…  相似文献   

15.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国有企业才会有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是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观念不转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就会面临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我个人认为转变观念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改变就业观,由坐等变争取。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毕业分配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刑法观念的更新方明,李建坡脱胎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刑法观念,面临市场经济和政治改革大潮的冲击,已经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改革的先导,必须对旧的刑法观念进行深刻的反省,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为轴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至今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影响,造成了我国市场结构中过度垄断和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生产集中度低和竞争限制并存,经济运行偏离有效竞争状态。为解决现存的问题,必须走调整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发展我国企业集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社会竞争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经历了重大改革,已全面实行并轨招生,毕业生就业也由国家统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对于刚刚告别中学、跨进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来说,生理  相似文献   

20.
面对WTO,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学校教育工作面对着观念与体制的挑战 ,同时也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学校势必要面对新与旧的观念的冲突 ,面临着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运行机制的不适应等诸多挑战。学校只有树立起质量第一、学生至上 ,尊重人才、勇于创新 ,提倡竞争和注重效益的观念 ,才能改变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才能抓住机遇 ,适应市场 ,从而获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 .知识经济的逐步形成 ,使学校面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