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托省级电大建立区域开放大学,是地方电大实现转型提升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开放大学建成后如何推进其内涵建设是区域开放大学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电大办学的实践经验,从大学定位、平台服务功能、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区域开放大学内涵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开放大学建设的主体应是政府,建设基础是电大系统。开放大学的建设既要体现国际开放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又要立足国家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要求,还要结合区域地方远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共性规范与个性特征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战略定位和主要职能.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并形成系统性的运行机制与组织构架,同时需要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通过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等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
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远程开放大学是电大人多年的不懈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论述了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分析了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并以省级开放大学建设为例提出了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实践路径:就省级开放大学建设而言,要在明确开放大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与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厘定思路,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双重模式"功能、促进数字化学习环境形成等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成功转型.本研究对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研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放大学建设是电大转型发展的必然,县级电大实现跨越发展,应主动适应新的转型发展需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准确定位,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强化沟通宣传,明确办学方向,提升办学实力,探索办学新路,积极融入开放大学建设浪潮中,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依托电大建设开放大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电大特色与地位的现实选择。科学定位地市级开放大学的性质与功能,合理选择地市级开放大学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是建设地市级开放大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分析国内外大学转型发展特点,研究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趋势.针对地方电大转型困局,审视地方电大转型发展的价值目标.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要求,把国家意志、区域需要、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转型建设地方开放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城市社区大学、开放大学分部的多元价值目标取向,从地方电大自身实际出发,调整办学定位、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人才质量、优化治理结构,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实施和而不同的转型策略,加快推进地方电大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层电大(地市州级电大)是未来开放大学体系的地方学院,怎样建设开放大学地方学院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以西部地市级电大——广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从办学定位、主要职能、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转型发展的路径,旨在为推进开放大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州开放大学,是区域远程教育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建设湖州开放大学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湖州电大)多年的发展也为建设湖州开放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建设湖州开放大学必须依托优质的电大资源,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并采取明确思路、主要任务等措施,努力使之成为一所立足湖州本地、辐射周边、服务长三角的新型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9.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基层电大将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地区学院。本文探讨了基层电大在开放大学体系中的办学定位和任务,指出了目前基层电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开放大学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心城市电大学习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心城市电大需要抓住时机,探索城市电大学习中心的特点与优势,明确学习中心的功能和服务理念,以开放、多元、服务为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重点研究学习中心建设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问题,研究和探索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模式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体制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勇 《江苏高教》2007,2(2):9-11
在综述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学之"大"的要素,主要有大校长、大师、大学生、大文化、大德与大爱等.并尝试概括与分析了大学之"学"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性,即:大学的空间叫学府;大学的时间叫学年、学期、学时;大学的主体叫学者与学子;大学的核心管理叫学术事务管理;大学的风气叫学风.进一步从大学之"大"与大学之"学"的双向耦合中探讨两者的根本联系,揭示大学的本质规定与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制度: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制度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这是中世纪大学模式确立以来各国大学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 ,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完全确立。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中国大学提出的挑战 ,就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在一所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是纲领性的,是层次最高的。自2012年初,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制定各自的章程以来,对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毋庸置疑,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学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章程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等,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没有这种忧虑可能就成不了优秀的大学。大学忧虑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大学不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大学就是大学自己。大学忧虑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始终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决不能做的"。那些大学所忧虑的事项或者对象,正是大学忧虑的原由。当忧虑的大学不再忧虑时,大学已不再是大学;当忧虑的民族不再忧虑了的时候,民族的灾难正在降临在头上。当人民可以自由地嘻笑怒骂之时,当大学可以自由地表达之时,真正灿烂的文化亦必形成和发展,大学谓之大学,民族谓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合并的关键是大学文化的融合。大学文化的融合要克服文化的异质性,发挥其融合性。要迅速完成管理体制的统一;加快学科融合步伐;构建新的办学指导思想;重建大学精神;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发展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17.
大学改革的无效与大学精神的缺乏不无关系,由于大学精神的缺乏,使得大学改革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半途而废。重新认识大学精神在大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大学精神引领大学改革的方向,激发大学改革的生命力,使大学改革形成合力;重塑大学自由学术的理性精神、学术自由的法制精神、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精神、服务社会的关怀精神,以促进大学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介绍了美国俄亥俄医科大学与图兰朵大学实现历史性合并的过程,提出了两校作出合并决定的背景。作者也评述了合并过程的管理结构和计划结构,讨论了新图兰朵大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腐败预防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腐败给大学形象、教育公平、社会风气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而现有的高校腐败预防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预防主体单一、预防措施作用不够等弊端,因而难以有效预防高校腐败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从客观上建立新的、科学的预防机制。而当前,在大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现代大学制度的导向作用,以法治化的手段推进高校腐败预防机制建设,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