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行业特征而展开。在专业教学中,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道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探索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途径,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应用该模式的必要性,并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传统的学科建设和管理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际化背景下己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服务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以理论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综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四要素为基本单元的"论拟验践"四面体教学模式,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面向企业,面向工程"是当前国内工科类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本科生(3+1)培养计划的改革基础上,改革和优化研究生阶段(1+1)培养方案,以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培养体系、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产学研联合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工程观"理念被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同,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复杂工程背景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践表明,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首先对智慧交通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科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模式,接着分析了面向智慧交通的道路材料专业科教融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面向智慧交通的道路材料专业科教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2009年,年轻的胡大为只有25岁,却已经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年级博士研究生了。这主要源于他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中的两次"跳级"。2002年9月,胡大为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现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习,2005年7月提前一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本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7月提前一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和资源配置进行了整体优化,确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内容新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块,实行了多形式实验课程考核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工程认知,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