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当前的大学教育中,高校忽视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任其自由发展,降低了高等院校国家责任意识。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国家认同的教育新途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德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富有成效。从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理论、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富、医德教育教师队伍和医学生医德素质几个方面展开,对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进行较为全面地评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调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认同作为高层次的认同,是国内单一民族认同和地域认同的升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坚实基础.调查表明,新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国家意识,对国家具有较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始终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对我国实施分裂与渗透的突破口,他们的干扰和破坏已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也使新疆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面临着挑战.为此,新疆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树立国家认同的理念,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国家认同教育,营造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的社会大环境,确保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国民身份认同上呈现出高情感认同与相对低的理智评价的矛盾性,随着年龄增长与国民身份认同感略有降低的矛盾性;在政治认同上体现出积极样态,但是存在政治权利和承担义务上不匹配的矛盾性;在文化认同上体现出既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接纳,还有对当代流行文化的包容的的多元性。加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需要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培植中学生的民族与国家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强化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主流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 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 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云南周边的越南、缅甸政府近几年在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兴教措施,造成我国边境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失衡和失落感,其国家认同感受到冲击。对云南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探求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近年来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都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以往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都是单一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本篇论文选取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试着从多民族社区的角度去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进行研究,希望对今后多民族社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有些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问题凸显。面对新疆特殊的民情、区情,分析新疆各民族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原因,找出新疆各民族增强国家意识的途径和方式,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这就存在着与单一民族国家不同的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的异质性,也导致了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总是一致,甚至还会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试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认为利益和认同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即基于利益可以产生和深化认同,又由认同来兑现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扬州某大学400名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主要有规划意识弱、自我认知不足、对职业了解甚少等问题。问题的产生既有教育和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学生和性别、地域等因素。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而高校和学生作为规划的主体更应积极采取行动以提高职业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工作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科学调查与有效评估是开展相关素养培训服务的前提。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包括认知与观念、行为与技能的网络素养构成框架,并基于此编制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问卷,抽样调查我国某高校1073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检验、聚类分析方法考察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不同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差异、大学生网络素养特征人群分类。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在行为与技能维度得分低于认知与观念维度;网龄、家庭居住地、家庭资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普遍存在网络媒介认知不足和网络接触习惯不良问题。本研究基于研究结果对正确认知网络世界、不良上网习惯隐患、提升网络信息素养与联通能力、家庭资本在网络素养中的折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期望文章结论能够为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与培训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生总的来说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也承受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存在一些不稳定情绪。高校要在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宣传教育网络、拓宽信息平台、整治周边秩序等方面努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随机访谈法,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处于感性认同阶段;民办高校应努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大学生真正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通过网络测试结合随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方法论,以全球化的视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结果,以期厘清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生产的关系、与高职生心理特征的关系,探索拓展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力图以翔实的调查数据及其讨论和建议,对高职生的管理、教学及自主意识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概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从而全面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不足,以及自然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其民族认同逐渐强化,相对削弱了国家认同。为了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人"、"中国梦"和"中国路"的认同;创新利用互联网,推行"互联网+国家认同教育";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切身感受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8.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很大关注,近年来,关于高校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相当广泛。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及各维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410名高职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高职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较高,心理资本得分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学业成绩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高校2012年入学学生的体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机能保质良好,但身体素质下降较快。从自身角度看,是由于学生生活习惯、作息、饮食不规律,并且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学校角度看,是由于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训练需要,并且教师的上课形式单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体质也有一定影响,网络的普及、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都使以往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骨干力量,其领导力高低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效应对"领导力危机"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中部地区两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一方面,不同的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父母职务、学生组织、社会参与和领导力学习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大学生领导力的差异化格局;另一方面,从"需求-供给"的角度理解,发现大学生领导力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与未来职业对领导力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该针对大学生加强相应的领导力教育培养,包括确定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时间、明确领导力培养对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要与未来职业需求对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方式多元化、建立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